12/12/2012
金融圈內「友誼」存在嗎?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不單只發生在歷史上,也發生在金融圈內。筆者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些時候倒也不必太認真,否則失望更大!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金融圈子裏的同事們否能成為朋友?筆者也曾撰文討論這個問題,客戶和投資銀行家能否成為朋友?答案可以是「可能」,也可以是「不可能」。「可能」的原因是若我們以誠待人,所有人也會感受到的,這就構成友誼的基礎點。「不可能」的原因是金融行業利益巨大,在這種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中,大家能否做到以誠待人,實在是一個疑問。
記得數年前一個演講會中,筆者擔任主講嘉賓。演講時,筆者遙望觀眾席,留意到座位上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一位很久沒見的投資銀行界同業。
會後,這位投資銀行的友人和筆者聊起近期的工作,當時新股仍然處於熱潮當中,不少投資銀行人疲於奔命去找項目,他也是其中一分子。不過,談到深入話題的時候,這位友人開始向筆者訴苦,源於他被一位企業客戶「朋友」出賣了。在訴苦中,他的心情尚未完全平復。
故事的源頭要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環球經濟仿佛在崩潰的邊緣,因缺乏資金,不少外資金融機構開始撤出大中華區的投資市場,資金也部署撤出,不少缺乏資金的企業也慢慢陷入融資危機。
筆者的友人是在一家大中華區金融機構任職的,他們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不算太大。他眼見機會,金融海嘯或許就是他們業務出擊的最好時機。他在企業內部建議成立新的子公司,與正在撤退的歐美金融機構進行全面競爭,取代歐美同業。
一切均進行得非常順利,在業務發展期間,他的基金對不少企業進行了入股和投資,投放的金額龐大。不少受到外資撤離影響而缺乏資金的企業,均感謝友人投資銀行的協助,彼此有來有往,不少企業老闆當時還和他結交成為「生死之交」!
不過,當金融海嘯負面影響逐步消退,市場從低潮中慢慢復甦,那些「生死之交」與友人的友誼也呈現了微妙的變化。原來,友人說企業在危難時表達出永遠結盟的意願。不過,當市場好轉後,那些企業又開始不甘平淡,私底下和不少早前「棄之而去」的外資機構「再續前緣」。說真的,在不少內地企業老闆的內心裏,始終迷信「外資」才夠經驗和品牌去帶領内地企業向前發展,「外資」才是神聖的「摩西」。
時間愈拖愈長,變化也愈來愈不對勁,當友人不斷追問企業時,他發現企業的態度異常冷淡,甚至是不聞不問,嘗試推遲彼此的定期會議。在避不了的時候,討論毫無内容東拉西扯,一時說項目尚未進行,一時又說有其它計劃需要先思考,叫友人耐性等待。不過,後來從市場傳出另外一家外資投資銀行早已經開始啟動上市融資的工作,友人終於按捺不住,一人衝上企業那裏,企業老闆的行為更令友人的情誼完全幻滅:
企業老闆竟然叫了警衛上來去趕走友人,還叫他自己顧一顧專業人士身份,多尊重自己。原來那些「生死之交」友誼全是灌水的,為了騙取友人的全力支持和協助,假裝彼此投契。商業世界,你情我願,友人甚麼也沒有說,心裏面就只有四個字——「兵不厭詐」!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