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1/2011
車毁人亡與英年早逝
最近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一個論壇上討論香港80後社運青年的問題,發言不慎,「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地方,在於他提及,這世界豐富多元,故應有包容胸襟,尊重他人想法和意見,而他一直相信,人類重要的美德是謙恭和自我反省,若剛愎自用加上勇往直前,最後很容易「車毀人亡」云云。
平情而論,這段發言,基本上並無問題,教人有包容胸襟、學習謙恭和反省的美德等等,誰曰不然?只要發言者出於誠意,則聽者即使不願認同,相信也不會有太大反感。壞在唐氏最後竟拋出一句「車毁人亡」,變成一句詛咒語,招來接二連三的反擊,說他是抺黑社運青年、加劇社會矛盾和對立,這種種批評,恐怕也是他所始料不及。
古人主張慎言,政界人物尤須慎言,因為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禍從口出,說錯了話,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想收回就很難了。不但是政界人物,凡是公眾人物,也應慎言,因為其說話對大眾有一定影響力。像早前影星成龍在國內出席一個論壇時發表了「中國人需要管」的言論,一下子開罪了中港台的中國人﹔跟著他在出席另一場合又提到在新加坡不能夠吃香口膠是因為新加坡人不懂自愛,惹得新加坡人都冒火了。
孔子認為,「慎言」不是不言,而是在言與不言之間做出明智選擇,見機行事。他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凡是攻擊別人的言論,少說為妙,非說不可,也應用外交口吻包裝。像唐英年談包容和反省,在未指摘別人前,先要表示港府也願作出反省,要問為甚麼社運青年從抗爭菜園村事件開始,最後會演變成反高鐵、反特權、反地產霸權的社會運動?是否政府有些施政做得不對?先來責己,再來責人,這樣就中聽很多了。
如今唐英年拋出一句「車毁人亡」的詛咒語,這句話早在1995年陳佐洱擔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時,批評港英政府福利開支過高時說過,結果引起香港民間的負面反應。可惜唐氏沒有記取這教訓,又再引述,也許以圖言語上的一時之快,結果大錯特錯,因為坊間將「80後車毁人亡」,變成一句歇後語回贈於他︰說這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車毁人亡,不等於說是「英年早逝」嗎?
歇後語是民間智慧,早期的歇後語是成語的省略,修辭學家陳望道稱之謂「藏詞」,其後在結構上則發展為「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解釋部分則讓對方領悟。這其中不乏邏輯推理,例如「啞子吃黃蓮」,歇後語是「有苦自家知」﹔「豬八戒照鏡」,歇後語是「裏外不是人」。如今「80 後車毁人亡」的歇後語竟是「英年早逝」,偏偏唐氏的名字是「英年」,所謂「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現在是詛咒別人變成詛咒自己了。
希望「英年早逝」的歇後語僅是指唐氏當不成下屆特首,而不是一語成讖,不幸而言中,性命攸關啊!。踏入兔年,謹祝唐司長身體健康!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