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2014
三慶園將風采再現
上個月,北京市政府在一片厚重的霧霾之中宣布,要在原址重建三慶園,讓其恢復昔日神采。現在可能很多人已不知道甚麼是三慶園,三慶園是一家主要演出中國傳統戲曲的戲園,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街18號,是老北京七大戲園之一。
據《夢華瑣簿》記載:「今日三慶園,乾隆年間宴樂居也。」三慶園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便已存在,與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同樂軒、慶和園、中和園並稱「京城七大戲園」。當年,京劇大師譚鑫培、梅蘭芳、尚小雲都曾在此長期駐演。北京戲劇的輝煌從元朝就已開始,關漢卿的戲劇在北京街頭巷尾走紅。明朝年間建成了廣和樓,經營歷久不衰。後來清朝乾隆下江南帶來了徽班進京,造就了劇場林立,成為京城之最。當時戲樓在宮廷、王府和民間同樣盛行,直至現在,頤和園和恭王府的戲樓仍然保存著,可是民間的七大戲園卻已經全都在城市建設的推土機隆隆聲中消失。三慶園在1958年被改為大柵欄商場職工食堂,十多年後因房屋破敗而徹底拆掉。
褪色的前門大街
三慶園身處的前門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熱鬧的地方,為甚麼用「曾經」這個字眼?不是因為前門繁華不再,而是因為京城出現更繁華的地段。雖然同樣在故宮的附近,王府井在天安門以東,前門在天安門以南,現在的人們再到北京,都不會覺得必定要去前門走走了,而是一定會去王府井轉轉。但是在幾百年前,前門曾是北京的象徵,尤其是光緒二十七年,前門建了火車站,只要下了火車,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前門樓子。前門大街在北京的中軸線南端,從故宮往南延伸,不偏不倚,可以直接通往皇帝祭天的天壇,彷如北京的心臟。雖然前門曾經有過如此光輝的歲月,現在的前門卻風光不再,北京的商業文化娛樂重心逐漸向東偏移。遊客如果第一次到北京,只待一個星期左右的話,一般是不會去前門玩的。在正式駐北京之前,我第五次到北京才正式走進前門。
如果有人為了尋找歷史古跡而來前門,也許會對這裏頗感失望。這裏半新不舊,完全沒有古老的建築物。要說懷舊的話,前門大街是一條簇新的仿古大街。從天安門廣場走過去,右邊第一家店是星巴克,再往裏走一點,會看到周大福、UNIQLO等,雖然建築是古典風格,但仍然感覺格格不入。要說流行時髦的話,三里屯或是王府井更勝一籌,東方新天地、北京APM等商場聚集流行品牌元素,都是年輕人鐘愛的潮流勝地。
戲園或能原汁原味建成
三慶園原址上的購物中心即將拆卸重建。(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最近,我特地去逛了一逛前門。現在三慶園的原址上是大柵欄購物中心,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物,透明玻璃窗上已經貼上了引人注目的「商場拆遷,虧本甩賣」的字句,門口人偶身上的衣服,售價不過數十元。附近幾家廉價紀念品店同時以擴音器叫賣:「換季大甩賣,不買就吃虧」、「十元十元,全都十元」。在這裏經過的遊客多不勝數,不少人被門口清貨減價的招徠吸引而走進去,甚少看見有人在門口停留,抬頭看一看上方「三慶園原址」的牌子。現在知道三慶園是甚麼的人還有多少呢?在一遍吵鬧的人潮聲之中,我很難想像戲園當年的盛況。
如今很多人提起北京,除了是中國的首都、現代化、長城、霧霾、烤鴨、擁擠,很少人想起老北京曾經是一座戲劇之城。也許不少人和我一樣,接觸和了解京劇昆曲等傳統藝術文化,不是從欣賞該藝術本身,而是從改編的流行曲開始。我先聽過歌手王力宏的《在梅邊》,才去聽湯顯祖大師的代表作《牡丹亭》。正如《在梅邊》歌詞中寫的,幾乎沒有年輕人會花十九個小時看完一齣完整的《牡丹亭》。
一年半後,三慶園將完成重建。重建老戲院負責人說,「總的原則是按照1905年重修後的三慶園建築格局而建,要恢復當時的神韻。」在當今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連生物也可以複製,高科技可以幫助人們將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東西複製。戲園或能原汁原味建成,不知道的是,如何把傳承了千百年的藝術文化息複制重現?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