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17
界內界外的歷史對話
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即公曆1898年6月9日,中英雙方在北京簽署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國同意將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之間土地租予英國,為期99年。1899年3月11日,新界北部陸地邊界定界談判在香港舉行。經過多次交涉,中方最終同意英方臨時提出以深圳河北岸為界的要求,雙方代表在香港簽訂《香港英新租界合同》,香港北部與中國內地連接的陸地邊界就此劃定,並生效至今。
這條邊界劃定之後,最初以零星的界石標示界線,中英兩國並不設防,雙方住民可以任意往來兩地。自此至日本侵佔香港之前,中港兩地往來無間,粵港之間關係日趨緊密。在交通不如今日發達的年代,不少香港學生仍然選擇遠赴廣州嶺南大學就學,每周往返兩地不以為苦,粵港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
戰後大陸局勢動盪,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內地住民從陸路穿越界石徒步走進香港,並最終成為香港住民。不久,冷戰的張力在朝鮮半島碰撞出致命的火花,中美兩國第一次正面軍事交鋒;在未分勝負之前聯合國已經通過美國的提案,對中國實施禁運制裁,東亞的秩序迅即重新整合。香港雖然距戰地千里之遙,卻無法置身事外;百年基業的遠東航運中心一夜之間淪為一泓死水。在這種形勢之下,英國在1951年在香港北部陸地設立邊境禁區,並以鐵絲網、軍警及惡犬阻嚇中國內地住民以非法途徑前來香港。英國租借新界半個世紀之後,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終於出現了一條有形而且高度設防的邊界。
自此之後,兩地發展分道揚鑣,結局有如天壤之別。香港在禁運的困局中走上工業城市的道路,帶動全城從貧乏走向富足,並適時轉身為國際金融中心,名滿天下。中國內地則以全國力量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之中,三十年之間經歷無數政治社會風波,然後從一窮二白之中參透玄機,悟出一條中國式社會主義的道路。1978年歲末,中國重新打開國門,兩地住民久別再逢,恍如隔世!
從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的發展一日千里,不但突破冷戰的邏輯框架,而且超越人類的歷史經驗。兩地百年前訂立的邊界依然存在,但界線南北的關係已經從東西對峙轉為一國兩制。事過境遷,香港北部陸地的邊界不應也不再扮演分隔兩地住民的角色。中國無數的住民曾經從這裏出發,帶上香港的經驗走向世界;香港無數的住民也曾經從這裏出發,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勇闖大陸。界內界外,其實無論文化種族均同出一源,應該以平等互利的態度展開新一頁的對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