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2018
派錢對消除貧窮的影響
政府計劃向約280萬名18歲以上、毋須繳交薪俸稅或退稅金額不多於$4,000及非政府福利網內的香港居民派發現金津貼$4000。該計劃引起各方爭議。有人對新的「關愛共享計劃」表示歡迎,認為這讓更多市民直接受惠,使所有人皆可以共享政府的1380億盈餘,有別於2011年香港政府的$6000全民退稅計劃,「關愛共享計劃」更能針對香港的弱勢社群。但亦有人質疑$4,000現金津貼的成效,認為選擇性派錢是小恩小惠。
但更重要的是,討論應將焦點放在「如何」保護香港人的基本需求上。雖然討論發放福利的準則是一個更技術性的話題,但如果我們希望達致「藏富於民」這個目的,我們應該研究是甚麼準則決定誰獲得福利,以及如何讓更多人了解派發一次性現金津貼的局限。
一篇將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上的文章對「長者生活津貼」如何紓緩長者貧窮問題進行了系統性評估。為補助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長者的生活開支,政府在2013年增設「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每月金額為$2,600。香港社會貧富懸殊,長者貧窮問題日益嚴重。多年來,一些團體及政黨人士都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但不獲政府接受,政府因而推出「長者生活津貼」這個過渡性政策來紓緩長者貧窮問題。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數字,每3個長者之中,便有1人陷於貧窮,僅低於南韓和澳洲,且遠高於OECD高收入國家的平均貧窮率(12.5%)。
「長者生活津貼」並非香港唯一的基本退休保障。其實,「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稱「綜援」)和「高齡津貼」也為香港有經濟需要長者提供了基本的收入保障。但「綜援」申請者須面對較嚴格的經濟審查,須申報收入和資產,也可能要接受定期的重審和批核,為長者申請者構成了不少壓力。樂施會表示,市民大眾對綜援人士的偏見與歧視,導致43%符合資格的長者因怕被標籤而不敢申請綜援。換句話說,雖然根據2015年香港扶貧委員會提供的數字,香港貧窮長者人口減少約20萬人,但其實貧窮長者人口可能更高。相較而言,「高齡津貼」為年滿70歲的長者每月提供現金津貼,長者毋須申報經濟狀況,但其福利成效有限,無法為香港退休人士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
根據香港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我們發現即使部分家庭收入因領取「長者生活津貼」而增加,香港整體長者貧窮率也只是邊緣性地由32.47%降至30.67%。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420,227名長者中,28.2%仍屬於貧窮人口。同時,香港三項基本退休保障計劃的覆蓋率也由51%上升至57%。這6%的增長可能只是因為一些長者在實施「長者生活津貼」後申請了相關計劃。
第一眼看上去,最有效紓緩長者貧窮問題的方法是簡單地提高基本退休保障福利水平。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提高基本退休保障計劃的覆蓋率,但這會影響其財政可持續性。此外,「長者生活津貼」的滅貧效果將自動減少,因為該津貼目前與消費物價掛勾,而不是工資增長。事實上,不必經濟審查的「高齡津貼」覆蓋率增長會比需要審查的「綜援」和「長者生活津貼」快。這使政府可重新考慮將財政資源分配到毋須申報經濟狀況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上。
現在看來很清楚的一點是,要改善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先消除香港社會大眾對申請須經濟審查的退休保障計劃的歧視,否則,便可能深化長者貧窮問題。在這背景下,可能會使派錢變得更為必要。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