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7/2011
勞力士突圍之道
梅強年
梅強年
梅強年先生是國際著名的古董鐘表收藏家,也是香港第一位及迄今唯一一位國際公認的華人「古董表鑒證家」。同時,梅先生也是香港有名望的華人實業家、慈善家。
梅先生自少對鐘表有濃厚興趣,十六歲起跟隨跨國公司活士集團的大股東、著名鐘表商猶太人史密夫‧尼爾學師並周遊列國。那段時間,歐美的古董表市場蓬勃興旺,梅先生目睹了許多稀世極品,並向瑞士表廠的著名技師請教,使他具備了鑒別精良產品與低劣產品的知識和能力。在半個多世紀的遊歷中,但凡見到具有收藏價值的名表,他都傾其所有將它買下,現擁有豐富藏品。
2000年,梅先生在上海新天地開設「古董藝術鐘表珍藏館」,旨在發揚古董鐘表藝術,並在上海幾所大學舉辦相關課程及講座,培養後進;曾出版《世界古董表鑒賞》畫冊。2012年,梅先生在澳門名門世家的博物館將開幕,展出他畢生珍藏。梅先生希望將半世紀學到的鐘表文化傳播到中國,做一個鐘表藝術的探索人。古今名錶
這專欄推出後,得到不少讀者留言交流心得,多謝大家的支持!歡迎大家繼續留言或提問,我樂意在此與大家互動交流,做個朋友。
一個多世紀前,手錶是財富的象徵,它是由名廠的高級技師製作出來的特別產品。直到現代,名廠出品的名貴手錶仍然是財富象徵,曾幾何時,人們都以手上有一枚「金勞」而自豪;又有人會說:「坐車要坐奔馳 (Benz),戴錶要戴勞力士」,可見勞力士錶在現代人眼中的身價。
勞力士的歷史比百達翡麗年輕,創立於1905年,但它的成長卻是一個傳奇。現在皇冠標誌本來是一隻張開五指的手掌,代表它是人手製造的。最初勞力士並非在瑞士製造,而是在英國。始創人漢斯‧威爾斯多夫 (Hans Wilsdorf) 是德國人,19歲時到英國謀生,與妹夫英國人戴維斯 (Davis) 合作做一個小工場,妹夫做錶殼,而漢斯就製造機芯。
1930年代推出的精鋼懷錶,保存狀態良好,現已碩果僅存。當時約售800英鎊,由一所歐洲私人博物館借出。
當時流行的錶體積相當大,人們不是用袋表就是掛表,漢斯毅然跑到鐘錶王國瑞士深造,苦心鑽研製造小巧而精準的機芯,終於在1910年做了第一隻勞力士腕錶。後來經過多番改進,1914年勞力士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台 (Kew Observatory) 頒予證書,以示奬勵。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大幅加稅,勞力士便遷往日內瓦。
勞力士在1930年推出第一代自動上鏈腕錶Bubble Back,利用手腕的輕微動作令自動鉈上鏈。這一枚是1940年代的出品,皮帶,18K錶殼。錶殼外圍的坑紋是勞力士在1940年代註冊的專利設計。
打開錶底看到密封的機芯。
其後,勞力士不斷創新,1926年推出第一枚防水錶,即著名的蠔式錶 (Oyster),它有密封的錶殼,為機芯提供最佳保護;1931年推出自動上鏈機心的腕錶,是全世界第二枚自動錶,(第一枚是英國著名鐘錶技師John Harwood發明的);1945年,勞力士又出產了日曆錶,以及能用數十種語言表明日期和星期。而勞力士的標誌後來由手掌演變為皇冠,以示在鐘錶界多個領先位置。
1970年代的勞力士男裝星期/日曆 (Day-Date) 腕錶,有不同的文字版本,各個國家或地區可以按其所用的語言文字,訂製以不同的文字顯示。
1970年代的女裝 Dayjust金錶。
勞力士在1970年代推出了這一款紀念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Benvenuto Cellini的腕錶。
這一枚是勞力士三色金、鑽石女裝腕錶,錶面是玫瑰金,1990年代出品的特別版。當時推出了一套三枚共大、中、小三款size,這一枚是boy size (中型)。出廠價約2萬美元,目前市價約20萬港元。
這枚是到目前為止最貴的Rolex勞力士手錶,於今年5月中在日內瓦佳士得拍賣會中以1,163,340美元 (約900萬港元) 的高價拍出。這款錶製於1942年,是超大型不鏽鋼跳雙秒針分段計時腕錶。這款手錶一共造了12枚,為當時12位賽車手而特製,現仍存世的只有8枚。(Photo: Christie’s Images Limited 2011)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