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2
埃及血淚
鄺社源
鄺社源
鄺社源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石油學者,具有豐富國際業務開發管理經驗及擁有全球石油勘探開發經驗的高級石油工程師。他1974年取得美國南卡羅連納州州立大學電腦系學士,1977年在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丁)獲石油工程碩士及奧克荷馬州的工業管理碩士學位,曾在美國能源部任職研究工程師及在美國ARCO(即今BP)石油公司和太陽石油(SUNOIL)公司任職高級石油工程師及駐華總代表。鄺教授於2008年受邀加入中亞能源控股(00850)為副主席及營運總監。
鄺教授具備35年全球的石油勘探開發經驗,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南美、澳大利亞, 中東及北非洲各國陸上與海上的勘探及鑽探工作資歷,隨技術及管理外,又與中國及各國石油業界高層稔熟,對國際石油業操作認識。他於1999年把自己註冊商標「PetroChina」無償贈送給中國石油,作為該公司用於紐約及香港(00857)上市之用而受到中央嘉許。鄺教授經常在報上發表有關石油能源文章、並時常接受中外傳媒電視採訪有關能源政策問題。他對中國能源的發展路向關注,並時常作公開演說有關石油及能源專題。oilandgasfeedback@gmail.com石油戰爭
中東西面就是北非,而蘇彝士運河就分界線,北非可分5大國,就是埃及 (Egypt)、利比亞(Libya)、突尼西亞 (Tunisia)、阿爾及利亞 (Algeria)和摩洛哥 (Morocco),而其中以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為石油大哥,佔北非儲量一半以上。蘇彝士運河旁就是埃及,埃及油儲是37億桶,天然氣儲量60 TCF(萬億立方尺)在非洲排第三位,僅次於尼日利亞及亞爾及利亞,每日油產是67萬桶,氣產是1.7 TCF,但因為人多,有阿拉伯裔人口7300萬,佔全球該族的三成多,故此每日用油71萬桶,不夠的要向中東購買,而氣則用1.2 TCF,稍有盈餘。
但埃及在軍事上顯然是必爭之地,因為蘇彝士運河就在那裏,而所有中東的石油上歐洲皆從此而入,其控制權之重要性從歷史上多場戰役中可以看到。埃及這個與中國一樣歷史長久的文明古國,法老皇金字塔文明可謂人所共識,而近代史中埃及曾受羅馬人與鄂圖曼帝國 (Ottoman Empire,即今土耳其)所侵略,在1798法國拿破崙曾入侵但在1801又被土耳其所搶回,到1882年埃及軍人排外,英軍以平亂為理由,開入埃及留下不走,至1922年假其名為埃及已獨立,但英國人實則是 「垂簾聽政」 控制政局,引起民眾反抗,至1953年才正式讓埃及獨立並由立薩上校 (Col. Nassen)為總統。
因為埃及蘇彝士運河在軍事及油運方面太過重要,所以戰爭不斷,各國一直想佔為己有。1967年,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島,發動史上著名的 「6日之戰」,1973年發生 「10月戰爭」,埃及反擊以色列並攻佔戈蘭高地,美蘇對峙,差點動用核武,引起驚世的 「石油禁運」 危機,令油價急升全球陷於恐慌之中,也是近代全球所體驗到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喚起了美國人對中東的注意及訂下長遠策劃去雄霸中東5大油國一直至今。1973年的阿拉伯陣營與以色列對壘緊張局面一直至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Sadat) 親身訪問 「死敵」 以色列 「言和」 才告稍為收斂。但沙達此舉卻得罪很多阿拉伯國家,認為是 「與虎同謀,出賣同胞」,並將埃及從阿拉伯聯盟組織中開除會籍,以儆效尤。
但事情並未因此而停止,在1981年,沙達在一次閱兵典禮中,被其近衛隊一叛軍開槍射殺當場死亡,而埃及與以色列關係一直緊張至今。在二戰時,埃及保持中立,但盟軍及德軍都當它 「無到」,英軍把大量軍火及軍隊留在埃及作為大後方,為北非與德軍爭油大戰的後勤基地,而德國亦看到這點,通過其意大利盟友墨索里尼 (Missolini)由西西里島派軍南下入利比亞再攻埃及,意圖把英軍一網打盡,但很快就被英軍蒙哥馬利元帥的第8軍團打敗,並把在埃及所有意大利籍男人收監及所有資產充公,實行趕盡殺絶。意軍大敗之後,希特拉又派德軍入侵埃及,但都遭到同樣命運,被蒙哥馬利元帥截斷油源而死於沙漠之中。而為了控制這條中東歐洲亞洲 「運油大動脈」 蘇彝士運河,二戰後英美都派重兵入埃及駐守至今,而蘇彝士運河更是美軍全球六大不能有失航道之一,絶對不能讓外人染指,其石油軍事之重要性,可想而知。
(未完待續)
讀者回郵地址﹕oilandgasfeedback@gmail.com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