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2013
「英雄」末路
說起鋼筆,香港讀者可能首先想到的品牌會是美國的Parker、Waterman、Cross或者德國的Mont Blanc,但是對於國內80年代或以前出生的讀者而言,首先想到的必定「英雄」金筆。對比來路貨,英雄金筆或許算不上是上品之流,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其突出的質價比和充足的貨源,令其幾乎成為國內優質鋼筆的代名詞。
隨著書寫工具的演變、無紙辦公的普及,「英雄」金筆這個詞語逐漸被人們所淡忘,慢慢地消失於無形。如果不是「英雄」金筆廠的賣盤新聞,相信很難重新勾起人們腦海中遙遠的印記。
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2012年11月下旬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49%的股權以250萬元人民幣的作價賣給了美國著名書寫工具公司Parker。作為曾經壟斷國內鋼筆市場的製造商,如今落得「賤價」而沽的下場,不少人都為之惋惜。英雄金筆廠的前身華孚金筆廠在1931年於上海成立,當年的註冊資本為15000元;1951年開始公私合營;1966年改名國營英雄金筆廠。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名為「英雄趕派克」電影,描寫華孚金筆廠職工不懈努力,改革技藝,超越行業對手,提升「英雄」金筆的品質,最終製造出質量可以與Parker鋼筆媲美的產品,展示該公司最輝煌的一頁。
不過浪漫主義歸浪漫主義,產品的成本和效益仍然是必須面對的現實。筆者不懷疑英雄金筆廠早在50年代就可以生產出與Parker質量相當的鋼筆,但是相信前者並無能力以較低或者接近的成本量產高品質的金筆。在市場封閉的年代,憑藉市場壁壘的保護,英雄鋼筆廠生意或許真的不難做,但是一旦市場開放,洶湧而至的競爭對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其擊倒。
社會環境改變對英雄金筆廠所造成的衝擊則更為致命。現代的書寫量大降,加上書寫工具的改良,鋼筆作為主要書寫工具可以佔據的空間幾乎就如毛筆一樣——難有立錐之地。鋼筆加注墨水和維護程序繁複,註定只能用作充填簽字儀式的禮儀用具和顯示身份的奢侈品。英雄金筆廠仍以中高端書寫工具定位的產品,必定落得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儘管世界各地有不少活化舊品牌的成功案例,如香港傳統的糕點,被重新包裝成中式嫁喜禮餅;瀕臨破產的瑞士製錶廠,重新定義瑞士鐘錶,通過設計時尚的廉價塑膠手錶最終將企業重新推上軌道。像鋼筆這種生命周期進入末段的商品,欲重振品牌,置之死地而後生,要麼精益求精、從設計、裝飾、性能、營銷、宣傳各個環節都大力投入,把產品打造成不貴不賣的奢侈品;要麼就利用本身品牌轉營生產其他仍有實用功能的書寫工具,如果兩者雙管齊下,「英雄」也許未來還能上演一幕「東山再起」的戲碼。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