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16
健康毋須矯枉過正
端午節臨近,有食品製造商刻意為糭減鈉,希望回應健康飲食潮流,有助端午糭的銷情。糭可減鈉固然是好事,但市民實不必矯枉過正,若平日多注重飲食健康,就不會錯過了一些傳統節日的美食。
只要平日吃得清淡,市民在節慶上多吃亦是無妨。
人體攝取過多鹽和糖已被證實對健康會有壞影響,攝取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及腎病的風險,甚至有研究指胃癌都與吃鹽過多有關。因食鹽中約40%是鈉(Sodium),一茶匙的鹽便含有約2,000毫克(mg)的鈉,其實先進國家或地區的人,每天膳食只需要一茶匙至兩匙半鹽(5,000毫克鈉)便已足夠身體所需,故說端午糭減鈉無疑是個佳節飲食健康的佳音。
不過,細看個別品牌的糭子,即使減了鈉,每隻也逼近2,000毫克鈉含量,有些口味較「清淡」的糭動輒也逾700至800毫克,似乎吃得「健康」之後,仍會對身體有「威脅」,實在令人氣餒。
迎接健康飲食潮流之餘,大家也不妨重溫一下,那些不健康的傳統節日食物,它們的歷史及淵源,便知道大部分都與當時的經濟條件有關。
昔日的社會,物質條件較差,一般市民日常都是清茶淡飯,只有節慶,可能才吃得較為豐富,但以前一年之內,又有多少個節慶?端午、中秋、過年可能已是少數吃得較豐富,又可以攝取較好營養的機會:當年端午糭裏面的蛋黃和肥肉,平日少吃;中秋月餅的蛋黃和蓮蓉,也是平日難得一吃的美味甜品,以上傳統美食,在今時一些貧窮國家或地區,相信仍會大受歡迎。事實上,時至今日,不少藏民都會視家中長年掛着的一串臘肉是寶,因可以把它在熱鍋裏一「兜」,留點油膩,就可讓鍋裏剩點臘肉味道,和着主食,就是一餐,即使請客都如是。不過,今時香港,大部分港人日常飲食已是「日日過節」,吃得極為豐富,反而常在傳統美食上大呼小叫,「注重」健康一番,就未免令人覺得滑稽。
正如「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指出,減鹽減糖是個持續過程,不可一蹴而就,世衞就建議全球目標是到2025年,鈉攝入量才減30%。要移風易俗,從來都不容易,也涉及食物配方、食物保質期、儲存方法、其他調味劑的應用等,又要兼顧飲食文化,否則,盲目叫人減鹽減糖,便只會變成了一場由健康飲食思想引發的極端行動。
我們不是要鼓吹回歸吃煎炸油膩的飲食習慣,若端午節因減鈉不吃糭而改吃炸雞、薯條等;中秋因減糖不吃月餅而改吃甜品自助餐,又可是健康?
只要大家不要「日日都是端午節」,佳節當前,有節制而適量(要強調是「適量」)地吃糭應應節,也未嘗不可,而且趁此機會,經常反省:自己平日吃得健康嗎?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