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15
孩子唔做功課 網民倡等老師罰 (晴報)
孩子升小學後壓力漸增,有家長在討論區指,孩子諸多藉口推搪做功課。網民建議任由孩子欠交,讓老師處罰,冀以「激將法」推動孩子,但遭其他人批評將責任諉過於老師。有專家提醒,長期責罰會令孩子害怕學習,應先了解原因。
有家長在親子討論區指,孩子剛升讀全日制小學,常以太累為由不願做功課,慨嘆:「日日鬧都唔係辦法」。有網民建議她採取「激將法」,任由孩子欠交功課,讓老師處罰;亦有人提議參加補習班,以群體壓力督促孩子做功課;也有人表示可設時計,倘限時內做不完功課便沒收。
但有家長反對「激將法」,批評此舉是將責任諉過老師,並質疑「如果父母不介意子女日日被罰及記缺點,對學生有甚麼後果?」
不應將責任推給老師
小童群益會成長發展中心主任鄭惠君強調,督促孩子做功課是家長責任,不應將責任推給老師,否則家長亦會失去權威。此外,若孩子已出現情緒問題,老師不斷責罰會令他們更害怕上學。
她認為,「小學生好多時有六至八項功課」,開學初期難以適應,家長斥責小孩前,應先了解問題癥結,例如是否患情緒病,甚至隱瞞自己不適應校園生活。若要有效督促孩子,她提議建立良好習慣,例如放學回家梳洗後便應立刻做功課;而在安靜環境下做功課,亦可提升集中力。
可鼓勵孩子達成目標
兒童及教育心理學家林少峯博士指,如自小就因為不做功課而遭打罵,孩子會認為學習是痛苦的,到小學階段或厭惡學習。林建議以「無痛行為矯正法」引導孩子,包括「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法,例如以貼紙等小禮物,鼓勵達成目標;如孩子可早睡,翌日便讚美他「靚咗」等;家長亦可採「負增強」法(negative reinforcement),例如說「不想老師寫手冊欠交功課,今天就做快點」。
林補充,下一步是「塑形」(Shaping),例如孩子無法一次過熟記十個生字,便鼓勵熟記一個便獎勵一粒糖,再慢慢遞增目標,例如熟記兩個生字才可獲獎勵,逐步改善孩子學習情況。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