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2016
囝囝龜速做功課 港媽激死 (晴報)
做功課也會釀成母子大戰?有家長指剛升小一的兒子每天拖延做功課,令她要多番催促,令母子關係惡化,直言「想死」。有社工指,小朋友升小學時易因不適應環境,出現反抗情緒,家長宜先了解背後成因,忌責罵先行。
小朋友懶做功課,家長亦無計可施。有母親在討論區訴苦,稱兒子剛升小一已每日「拖住做功課」,令她感到身心疲乏。帖文指:「兒子功課不算太多,大部分功課亦識做,但主要是不專心,做功課拖拖拉拉,搞到日日與他勞氣。」
女事主補充,兒子唸幼稚園時沒有拖延做功課習慣,不明白何以升讀小學後「顧住玩」,更因她常催促做功課,「搞到個仔不喜歡我」,為此「想死咁滯」。
訂立時間表 培養作息有序
不少家長亦有同感。有網民指兒子剛升小學時也有積極做功課,但漸漸「hea得就hea」,「手冊愈寫愈肉酸」,即使責罵亦「當我唱歌」。有人則指,曾每日想出新奇方法引起子女做功課意慾,甚至「捉住手做」,但子女仍交白卷,最後被迫放棄。
資深社工彭智聰指,小學的課業及規矩比幼稚園要多及複雜:「加上家長覺得升小學後,小朋友要學懂自立,陪伴孩子做功課時間減少,反而令小朋友想以不做功課吸引家長注意。」彭續指,不少個案是家長想孩子自動自覺做功課,如下課後家長未作提醒,至晚飯後才發現孩子的功課未完成,或會恐慌,甚至逼孩子做到午夜。他指此舉反而易令孩子產生對抗情緒,妥善做法是訂立時間表,培養孩子作息習慣。
彭補充,現時的小學課業比過去更繁重,家長忌以自身經驗判斷小孩有否盡力:「小學每日動輒有8至10項功課,若發現孩子難以完成,可考慮寫手冊向教師求情遲些補交,免令孩子壓力爆煲。」
環境轉變 情緒易起伏
協基會兒童及家庭服務隊隊長何紹基指,小朋友面對環境轉變,情緒易有起伏,家長宜增加其安全感,如下課後先詢問以表示關心,「例如問他們今天過得怎樣?」亦可用「你好似不開心?」等問題誘導孩子抒發情緒,忌馬上追問課業安排。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