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2019
只有肯付多些錢的人,才看到球賽和演唱會,合理嗎?
曾是阿仙奴擁躉,在高貝利最後一季時,也在球場上看足球,當時氣氛熱烈,球迷和球員之間的距離不遠。
之後新球場落成,叫做酋長球場了,是阿聯酋航空的命名權。
既然球員球衣上印有贊助商的logo,球場上到處都是廣告,已是司空見慣,為甚麼球會不可以給願意付錢的人為球場命名呢?
球會得了大筆球場命名費,以及球衣的商業贊助,便更有資源去擴充實力,為球迷帶來更高精彩比賽,亦為球會贏得更多榮耀,有何不好呢?
在英國讀書時,前後正是利物浦雄霸歐洲之際,那個時候英國的足球,是城市的凝聚力和國民榮譽感的來源。即使我們大學之間的足球聯賽,也充滿了激情和熱血。
當時去看一場球賽,只是三數英鎊,亦不會買不到門票,雖說球迷間互相攻擊,經常要警察開路保護,但那是很原始很單純的日子。周六下午,一家大小湧往球場,買一隻熱狗或炸魚薯條,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看一場球賽,即使輸了球,也心滿意足的回家。
幾年前去酋長球場,看阿仙奴一場球賽,從網上買回來的門票,在看台頂端,球門後面,幾十鎊的價格,網上買連手續費也要港幣3000元,這就是市場化後的現象了。
英超十分成功,既有英國殖民地的歷史緣由,令許多曾是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都看英超,而轉播權背後龐大的商業利益,令到觀看英超比賽,變得昂貴。即使在電視上看,每年也要幾千元,更不要說到球場裏去看了。
於是,20年前,以2、300鎊看一季主場的季票,現在也貴了很多,以阿仙奴為例,2000鎊一年差不到是最低消費,而這些貴票很容易就有黑市市場,作炒賣了。
而對海外球迷而言,能夠在網上市場上買到黃牛飛,也是很難得的。因為老遠的去一次英國旅行,順道看一看自己心儀的球隊比賽,確是一個難忘的經驗。
問題是,賣黃牛飛是給予擁有特殊通道的人賺大錢的機會,同樣邏輯,買黃牛飛是給予願意付最多錢的人一條特殊通道。
是否因為我有特殊通道,是否因為我願意付多一些錢,可以欣賞球賽而不去思考這個特殊性背後,是一個甚麼樣的過程呢?
把公司logo印在其他商品上,一個水杯、一件T恤、一塊廣告板、一輛汽車之上、甚至放在一個球場的命名權上,好像沒有甚麼問題,卻改變了這些事和物的潛在意義。
於是即使張學友、鄭秀文開十幾場演唱會,10幾萬張的門票,卻只有一、兩成拿出來公開發售。其餘八成門票都走去了贊助商的手中;於是只有他們的尊貴客戶,又或者是有相關關係的人才得到了。而情況就是他們的忠實粉絲卻買不到門票,而未必是他們粉絲的,只因張學友鄭秀文的名氣,要去紅館打打卡,這是否我們願意見到的情況呢?
或許,有錢的人和有特殊關係的人,十分樂意見到這樣的現象。因為越多東西都變得市場化,他們有錢人和有特殊關係的人,代表有更多特權,跟一般人分隔開來。
不知甚麼原因,阿仙奴蓋了新球場,名為酋長球場後,高貝利的集體回憶沒有了,而球隊的成績亦一落千丈。當然中間沒有因果關係,但阿仙奴球迷過往的熱情,和球員的熱血,變得不再一樣,卻是事實。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