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2019
【分道揚鑣】設計鬼才也離巢,只因蘋果不能再讓他「活在未來」?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Jonathan Ive 要離開蘋果了,意味著「蘋果單一天才的時代已經終結」。
Jony是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他1992年加入蘋果,從1997年Steve Jobs回歸到2012年去世的15年間,Ive和他一起做出了一款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包括Mac、iPod、iPhone、iPad、Apple Watch 等眾多蘋果產品的設計,還在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的各種設計細節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他的設計理念可以總結為兩點——「多彩化」和「一體化」。
Apple Watch 的錶帶,都是「多彩」的設計理念指導出的產品;iPhone、iPad、 鋁制一體成型的 MacBook、iMac 和 Mac mini、2013 年的「垃圾桶」Mac Pro,都是「一體」的設計理念指導出的產品。
2016 年,蘋果啟動「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專案,出了一本書,收錄了從Steve Jobs回歸開始,蘋果所做的一切工業設計。還推出了一系列紀念品,在Apple Park旁的遊客中心限定發售。
這個項目就是Jony Ive推動的。在專案宣傳視頻的最後,Ive說,作為設計師,你必須活在未來。這不是說我們對已完成的工作不感興趣,而是我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未完成的工作上。
所以當蘋果的工作難以讓他「活在未來」時,他選擇離開。
Jony所帶來的產品設計,是領先的,是一流的,也讓很多廠商紛紛效仿。作為一家價值近萬億美元的矽谷巨頭,今天的蘋果公司,在商業投資上是安全的,在全球產品設計上一枝獨秀。但Jony的離去,將再次引發對其未來創新發展的質疑。消息傳出後,蘋果股價下跌超 1%,市值下降了至少90億美元。
儘管iPhone仍貢獻蘋果目前約三分之二營收,但蘋果過去5年在智能手機的市占率,一直維持在15%上下,很難有新突破。也因此蘋果開始將重心轉向新聞、影音等數位內容與服務,甚至在今年三月的最新一場產品發表會裡,完全沒出現硬件。Jony從2015年就淡出設計團隊,就連他在蘋果的最後一件設計作品,不是任何新產品,而是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
蘋果高層也開始大換血,光是2017年至2018年就有至少八次變動,包含找來兩位Sony影視公司前高層負責影音,以及Google前AI大將John Giannandrea負責人工智能。
蘋果加速變革管理高層,意味著公司正在從硬件轉向軟件驅動。
在最近的一份財報中,蘋果的轉型已經看到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App Store 應用商店、Apple Music、iCloud 服務等在內的服務性收入達到了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訂閱服務為該公司創造了3.9億美元營收,較上一季度增長了3000萬美元。目前,服務性收入已經僅次於iPhone的銷售收入,成為蘋果第二大利潤來源,占總營收比例的20%左右。
將失去了Steve Jobs及Jony Ive的蘋果,等於沒有了John Lennon及Paul McCartney 的Beatles。沒有了最好的搭檔,難以將想法如魔法般變成極為優秀的產品。
但就如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說:「沒有人是不可被取代的。」少了「設計神主牌」的蘋果,並不會一夕間就走樣,但是要如何在分權下仍保持果斷決策,則是每間企業都要學習的。
值得思考的是,當一間公司面臨轉型,如何讓昔日戰功彪炳的明星員工順利下台,也是一門學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