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18
從解決生活問題入手建設城市 瑞典贏在目標夠貼地
城市,是為了讓人們生活而存在,所以城市建設的目標應是改善市民生活。就算是以科技手段驅動的「智慧城市」,亦應為解決市民實際生活問題而推行城市建設,否則便會淪為遠離民眾需要的高科技「示範單位」。瑞典斯德哥爾摩被譽為歐洲智慧城市的典範,全因其發展計劃是有的放矢,兼且目標夠「貼地」——紓緩城市塞車問題。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位於瑞典的東海岸,市區分布於14個島嶼及一個半島之上,全賴70多座橋樑將整個城市連繫起來。市民交通出行主要依靠汽車在橋上行走,每日便有逾50萬輛汽車湧入這個面積只有188平方公里的城市(約相等於香港面積的17%),加上人口以每年2萬人的速度增長,使道路網絡的負荷愈來愈大。根據2005年的資料顯示,斯德哥爾摩在繁忙時段約有一半地區的實際行車時間較正常水平高出2倍,市民上下班的平均通勤時間更按年增長18%。
斯德哥爾摩城區18個主要出入口均裝設了智慧交通監控站,能自動拍攝和辨識駛入市中心汽車的車牌號碼,以便徵收「道路擠塞稅」。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瑞典國家公路管理局和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於2006年初宣布推出「道路擠塞稅」:政府直接向繁忙時間在市中心道路行駛的汽車駕駛者收費,藉此鼓勵市民放棄駕車出行,改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種寓禁於徵的交通政策絕非新鮮事,只是執行起來時,怎樣收費卻很有講究。為配合其事,瑞典國家公路管理局遂找來IBM建構一套先進的智慧交通系統,斯德哥爾摩的「智慧城市」大計亦由此展開。這套系統能夠自動偵測、辨識和記錄駛過汽車的車牌,然後直接從駕駛者的帳戶扣錢;如此一來,便可在不減速、不停車的情況下徵收稅金,除可免去汽車排長龍繳費的問題,還可減省收費站的人手開支和建設成本。
智慧交通監控站在斯德哥爾摩路邊燈桿的安裝情況。
瑞典國家公路管理局在斯德哥爾摩城區18個主要出入口,安裝智慧交通監控站;每個監控站均配備無線射頻(RFID)感測器、鐳射掃描儀和攝影鏡頭。當汽車駛入市中心,攝影鏡頭就會自動啟動,拍下車牌相片;同一時間,監控站又會跟車上的無線射頻裝置進行交換訊號,記錄行駛時間、日期和繳費金額。如遇上惡劣天氣或拍攝角度欠佳,使車牌號碼難以識別,中央電腦系統便會以演算法對模糊不清的車牌影像作圖像增強和前後車牌比對,期間又會不停移動影像直至找到最佳視角,務求還原出車牌號碼的真正模樣。跟著,系統便會把車牌碼號與車輛登記資料進行匹配,確認駕駛者身份後,便會直接從其授權銀行帳戶中扣除稅金。
道路擠塞稅推行後,斯德哥爾摩的交通流量銳減25%,公交使用率上升6%,城區道路廢氣排放量下降8%至14%,城市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更因此而大減40%。正因其智慧交通計劃在減排上有傑出表現,斯德哥爾摩於2010年被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評為首個「歐洲綠色首都」!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