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23
實實在在參政議政的美國第一夫人
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夫人羅莎琳.卡特(Rosalynn Carter)周日(19日)逝世,她與卡特是心靈相通的伴侶(soulmate),也是政治上的拍檔,她對丈夫從政的支持與幫助,遠超過之前任何一位總統夫人。羅莎琳不需要向總統「吹枕邊風」,因為她是首位經常參加內閣會議的第一夫人,並且列席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通報會。她還親身到國會作證,推動她最關注的議題——治療精神疾病。卡特稱羅莎琳是他「地位平等的夥伴」,在任職總統期間,他每周都會專門與妻子吃一頓工作午餐,對各類問題交換看法。由於羅莎琳對總統的決策有較大影響力,當時有人稱她為「聯席總統」(co-president)。
彼此信任奠定夥伴關係
絕大多數美國總統的夫人並不熱心政治,但羅莎琳與眾不同。她公開承認「我喜愛政治」(I love politics),並鼓勵和支持卡特走上從政之路。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風氣較為保守,婦女參政議政還未成風氣,羅莎琳敢於走上政治舞台,幫卡特競選公職。在1976年的總統大選中,只做過一任佐治亞州州長的卡特缺少全國範圍的知名度,而爭取民主黨黨內提名的政客有十幾人,包括聲望較高的政客。羅莎琳當時陪同卡特前往各州拉票,而且自己一個人走訪了13個州,向當地民主黨支持者介紹自己的丈夫,取得明顯的效果。到了最後兩黨對決階段,由於共和黨候選人是爭取連任的總統福特,卡特陣營決定將拉票重點放在與選民的接觸上,卡特與羅莎琳先後走訪了37個州,跨越8萬多公里,向選民做了200多場演講。樸實、自信的羅莎琳站在卡特身邊,增加了選民對卡特的信任感,幫助他贏得這場大選。
羅莎琳敢於走上演講台推銷丈夫,是卡特(右)贏得197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重要功臣。(AP)
卡特夫婦的親密關係從婚姻延伸至政治領域,源於彼此間的高度信任。兩人都出生於美國南部佐治亞州的小鎮普萊恩斯(Plains, Georgia),似乎命裏註定要一起走完人生道路。卡特的母親是護士,在卡特兩歲多時,她為鄰居產婦接生,新生兒就是羅莎琳。18年後的1945年,就讀於海軍學院的卡特回家探親,見到了妹妹露絲的閨蜜羅莎琳。卡特與羅莎琳一見鍾情,第二年夏天兩人都從學校畢業,21歲的卡特與18歲的羅莎琳開始了長達77年的幸福婚姻生活。
加入海軍後,卡特的駐防地點經常改變,羅莎琳則跟隨他四處安家。他們的三個兒子先後出生在弗吉尼亞、夏威夷和康涅狄格三個州,直到卡特退役回家,接手父親的花生種植場,他們的生活才算安定下來。卡特與羅莎琳之間的默契以及羅莎琳極強的政治判斷力,讓卡特絕對信任羅莎琳的建議。羅莎琳後來披露,在卡特競選總統期間,她參與了挑選副總統的工作。
羅莎琳有極強的判斷力,使卡特在各方面都對她高度信任。(AP)
盡其所能關注特殊群體
在卡特當選總統之後,羅莎琳保持了大選時的政治熱情,而卡特也給了她足夠的活動空間。利用第一夫人的影響力,羅莎琳把擴大政府對長者提供的服務和幫助患者治療精神疾病,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40多年前,美國社會對精神疾病有偏見,不支持將其納入政府統籌的醫療保健系統。在卡特的支持下,羅莎琳開始推動《精神健康系統法案》的立法工作。經過多年鍥而不捨的努力,這一法案在卡特任內的最後一年獲得國會通過,但卻被幾個月後上台的共和黨政府廢除了。羅莎琳還倡導了另一項法案,涉及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醫療保險,令病人能像患其他疾病一樣得到應有的治療和照顧。這項法案也走過一條漫長的道路,在2008年才獲國會通過。今天,當美國媒體報道羅莎琳逝世的消息時,無一例外都會提到,在推進美國社會認識精神疾病、為長者和精神疾病患者爭取權益等方面,羅莎琳做出過重要貢獻。
近年羅莎琳與卡特仍然十分熱心於公益活動。(AP)
美國一些歷史學家和政治評論家認為,卡特是近代最誠實忠厚的總統,舉止得體,態度謙卑。與丈夫相比,羅莎琳多了一絲堅毅與直率,這可能與她的生長環境有關。在她13歲時父親因白血病去世,她要做針線活幫補家用,還要照顧弟妹。獨立、好強、不懼挑戰是其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喜歡實話實說,從來不裝。《紐約時報》報道她逝世的消息時,特意引用她說過的一句話做小標題——「我不喜歡輸」。
在1980年競選連任的最後階段,卡特遇到了高通脹等不利的外部環境,儘管全力拉票,但共和黨候選人列根(內地譯作里根)贏得大選已成定案。當時有人對卡特說,「總統先生,您做出了一個好榜樣,您並沒顯露出怨恨」,競爭心超強的羅莎琳沒等丈夫答話就衝口而出,「我一個人的怨恨足以頂兩個人了」(I’m bitter enough for both of us)。這語句太有現場感了,能讓人立即聯想到羅莎琳當時的表情。近日很多媒體的評論和報道都引用了這句「經典名言」,可能是因為如此直率的第一夫人再也見不到了。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