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7/02/2024

俄烏戰爭改變歐洲政治版圖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俄烏戰爭上周進入第三個年頭,它已導致歐洲的政治版圖出現根本性變化,重新構建了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也令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遇到暫時的挫折。在政治與經濟層面的一些變化將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會影響到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政治對立難以逆轉

 

  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和中南歐地區出現一批新獨立的國家,她們曾經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或是受前蘇聯控制的共產黨執政國家。獨立後她們多數加入了歐盟,有些還加入了北約,目的是透過集體安全體制來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儘管政治體制各有不同,但這些國家與俄羅斯保持著相對平穩的雙邊關係,只有烏克蘭在2014年遭到俄羅斯的直接攻擊,失去了克里米亞半島。從那以後,歐盟國家開始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聯手制裁俄羅斯,但並未完全切斷與俄羅斯的經貿聯繫和民間往來。

 

 俄烏戰爭已屆兩周年,歐洲國家普遍支持烏克蘭。(AP)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除了白俄羅斯仍與俄羅斯保持親密關係,其他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旗幟鮮明地支持烏克蘭,參與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這使得歐洲內部的政治對立加劇,引發一系列變化,而影響最深遠的是芬蘭和瑞典放棄了武裝中立政策,申請加入北約,因為今天的外部形勢比冷戰時期更為嚴峻,換句話說,如今的俄羅斯比當年的蘇聯更具威脅性。

 

  在冷戰後期的1985年9月,我隨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了北歐四國,擔任隨團英語翻譯。我們向芬蘭外交部官員詢問了該國的對外政策,包括如何看待「芬蘭化」這個說法。芬蘭在二戰期間曾遭蘇聯入侵,並被蘇聯掠走部分土地。戰後,芬蘭盡量避免與蘇聯發生衝突,官方限制國內反蘇勢力的政治活動。芬蘭媒體被迫自我審查,避免直接批評蘇聯,一些芬蘭人還被蘇聯情報部門收買,協助蘇聯影響甚至直接干預芬蘭的外交政策。這種在「中立」框架下對蘇聯委曲求全的生存狀態,被西方政客和媒體稱為「芬蘭化」,雖然它為芬蘭爭取到幾十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但卻令芬蘭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芬蘭人不喜歡這個說法。在蘇聯解體後,芬蘭實現了真正的獨立,並在1995年加入了歐盟。

 

  瑞典一直堅持武裝中立政策,冷戰時期拒絕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不願加入北約。我們當年拜訪了瑞典首相帕爾梅(Olof Palme),並採訪了瑞典外交部官員,了解該國的外交政策。與瑞典人交流的感覺是,他們對國家充滿自信,相信武裝中立政策可以捍衛瑞典的主權,因為瑞典有發達的製造業,軍火工業也是強項,從而令瑞典人更有底氣。冷戰結束後,瑞典繼續執行上述政策,直到俄烏戰爭爆發才確信,要想有效阻嚇俄羅斯,必須加入北約集體防禦體系。

 

 芬蘭去年4月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入盟流程是北約史上最快。(AP)

 

  去年4月4日,芬蘭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國。隨著匈牙利議會昨天(26日)批准瑞典加入北約,瑞典有望在近期成為第32個成員。隨著芬蘭和瑞典的加入,北約將更容易控制波羅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戰略水道,從而制約俄羅斯海軍艦隻和潛艇的行動。更重要的是,除愛爾蘭外,西歐和北歐的所有國家都已是北約成員,各國聯手對抗俄羅斯的發展趨勢已經定型。

 

經濟領域完成脫俄

 

  在政治較量之外,歐洲多數國家也在經濟上改變了對俄羅斯的政策,其最大特點就是「脫俄」。過往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國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逐漸減少甚至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產品,其他國家也減少甚至終止了與俄羅斯的各類經貿往來。這一調整在2022年冬天給上述國家帶來嚴重後果,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影響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但在一段時間之後,各國經濟和民生逐漸恢復正常,客觀上完成了脫俄。

 

2022年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後,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急漲。(AP)

 

  因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輪番制裁而導致的脫俄,未來會繼續削弱俄羅斯的實力,這是俄烏戰爭帶來的又一重要變化。歐盟上周決定對俄羅斯實施第13輪制裁,美國也宣布對俄羅斯作出500項新制裁。這些制裁不僅造成俄羅斯外匯收入減少,還令俄羅斯企業難以接觸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得不到製造業所需的關鍵原材料,從而限制俄羅斯企業的發展,加大俄羅斯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技術差距,甚至會影響俄羅斯賴以生存的軍工產業。俄羅斯雖已透過各種方式盡量避開西方的制裁,但這並非長遠之計,長期受制裁只會導致俄羅斯的綜合國力被進一步削弱。

 

軍費開支大幅增加

 

  歐洲國家在冷戰結束後普遍大幅裁軍,軍火工業明顯萎縮。據《紐約時報》報道,冷戰結束後,瑞典將軍隊人數削減了九成,空軍和海軍的規模削減了七成。隨著瑞典加入北約,該國的軍工企業將會擴大產能,與德國、法國、英國等主要軍火工業大國一起,為本國和北約其他成員提供更多武器。

 

瑞典的軍工企業將擴大產能,為本國和北約其他成員提供更多武器。(AP)

 

  按照北約內部的規定,各成員國的軍費預算應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但將近一半的國家未能達標。目前的預測是到2024年底,大約有18個成員可以達標,其中歐洲成員的國防開支總額將達3800億美元。今後幾年,這一數字將會持續上升,原因之一是歐洲國家意識到,要抵抗俄羅斯可能發動的攻擊,各國必須具有足夠的軍事實力,美國的「保護傘」未必可靠。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日前公開表示,若北約成員國的軍事開支不達標,在遭遇俄羅斯攻擊時,美國不會去救該國。這段話令歐洲人感到擔憂,因為特朗普有可能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歐洲出現的變化自然會影響歐盟和北約對區域外國家的政策,其中包括對華政策。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被歐洲視為支持俄羅斯,這對中歐政治關係的發展不利。美國在南海地區製造事端,還拉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派軍艦到南海做騷,試圖進一步把水攪渾,加深歐洲國家與中國之間的不信任,這類做法也阻礙中國與歐洲國家發展正常關係。要想化解美國的干擾,改變歐洲國家認為中國具有攻擊性的印象,避免歐洲國家跟隨美國將所謂的「去風險」變成實質上的對華脫勾,北京有許多具體的事要做,僅靠公開的政策宣示遠遠不夠,因為歐洲人也懂得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