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24
大選提前投票,但結果仍是個謎
10月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收官階段」,提前投票(Early Voting)已經在賓夕凡尼亞、亞利桑那、明尼蘇達、弗吉尼亞、密西西比、南達科他等多個州展開。這也是美國選舉體制獨有的「一道奇特風景線」,有些州在投票日(11月5日)之前45天就允許選民到投票站投票或以郵寄形式投票。
一些競選專家認為,這對大選結果會產生重要影響,因為它提前鎖定了一部分選票,有助於避免任何一方因對手在臨近投票日採用「偷襲戰術」發起攻擊(例如曝光「黑材料」)而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就此而言,2016年的總統大選很值得回味。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因在擔任國務卿期間違法使用私人電郵而被聯邦調查局(FBI)調查,此消息一直沒有曝光,被媒體披露時已臨近大選投票日。很多選民受此事件影響,相信希拉里是知法犯法、作風傲慢、有意不遵守政府的保密制度,因此對她投下不信任票。希拉里後來多次用各種方式對FBI表達不滿,強調她輸給特朗普就是因為受到所謂的「電郵門」事件的不利影響,否則她應該穩贏這場選戰。最終的官方調查結果未能證明希拉里有意犯法,因而沒有對她作出嚴懲,這又讓一部分選民改變了對希拉里的看法,然而此時選舉已經結束,希拉里雖然覺得委屈、憤怒,但卻無法改變選舉結果,因為歷史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
臨近2016年大選投票日才爆出「電郵門」事件,令希拉里輸得委屈。(AP)
提前投票「贏在10月」
慘痛的歷史教訓不能忘!鑑於今年的選情比以往歷屆都更加膠著,試圖捲土重來的特朗普與接替拜登出戰的副總統賀錦麗在關鍵的七個「搖擺州」鬥得不分上下,雙方都擔心對方在最後一刻使出「陰招」,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所以在暑假期間,兩黨就開始動員自己一方的支持者盡早投票,以防夜長夢多。
進入9月,兩大陣營加碼投放各種廣告,號召自己的「基本盤」(忠實支持者)參加提前投票,並協調地方助選人員及早去投票,從而帶動當地的投票氣氛。據《金融時報》報道,9月底就有民主黨義工在弗吉尼亞州一個投票站完成提前投票,然後在胸前貼上一個印有「我已投票(I VOTED)」的貼紙。接受採訪的義工表示,這是一種心理戰,路人看到,會感覺民主黨的選民很多,這也能帶動民主黨選民的投票熱情。她還進一步補充說:「我們想在10月就贏,而不是等到11月5號那天才贏。」而在該州另一個票站附近,有一位民主黨義工在向途人派發傳單,她自己已經把選票投給了賀錦麗。對於參加提前投票,這位義工解釋得更直白:「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要是因為發生了甚麼事,導致我未能投票,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有亞利桑那州選民提前投票後,胸前貼上「我已投票」貼紙。(AP)
「人格謀殺」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雙方也在努力製造話題,重點是抨擊對方不具備做總統的基本條件,換句話說就是攻擊對方的人格。民主黨這邊利用一本新書揭露的內幕來抨擊特朗普,指他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這種「信不過的人」不適合做總統。《戰爭(War)》這本剛出版的書,作者是曾經揭露「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著名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他在書中披露,特朗普卸任總統之後,仍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有過七次通話,而且還給普京寄去新冠疫情檢測設備。
儘管特朗普的發言人批評伍德沃德的新書是小說,不符合事實,但由於特朗普以前曾多次表示很欣賞普京,甚至最近在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時還提到,他與普京關係很好,而且他曾經因為所謂的「勾結俄羅斯」而受到美國司法部門的調查,所以新書的這種講法很容易被美國一些選民所接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民主黨的輿論戰,有助於打擊特朗普的誠信,讓一些選民擔心,若特朗普再次掌權,可能會「出賣國家利益」。
民主黨抨擊特朗普與普京關係密切,擔心他若當選會勾結俄羅斯,出賣國家利益。(AP)
無論是拜登政府的政策,還是美國的主流民意,都支持烏克蘭抵抗到底,所以美國國會屢次批准巨額撥款,用於援助烏克蘭。只有特朗普主張烏克蘭應該與普京迅速達成停火協議,他並且聲稱,一旦入主白宮,可以迅速停止戰爭。眾所周知,停止戰爭的主動權在俄羅斯一方,因此特朗普這樣堅定的表態,難免讓人聯想到他私下可能與普京有甚麼交易。
此外,特朗普還批評民主黨人的煽動性言辭,與他險些遭到暗殺有關。民主黨的競選廣告和演講說辭經常警告選民,如果特朗普當選,會改變美國一貫支持烏克蘭的政策,因為他不在乎維護民主體制,反而更欣賞專制政權。而試圖暗殺特朗普的槍手勞斯(Ryan Wesley Routh),曾經前往烏克蘭支持抵抗俄羅斯,並在網上發文,批評特朗普不適合做總統,其立場與民主黨的宣傳口徑非常接近。共和黨一方指,民主黨包括賀錦麗針對特朗普的人身攻擊和在俄烏戰爭問題上對特朗普的污衊,與他第二次險些遇刺有關。這讓特朗普的支持者很憤怒,客觀上可以刺激他們出來投票。
試圖暗殺特朗普的槍手勞斯,曾往烏克蘭支持抵抗俄羅斯。(AP)
與此同時,共和黨陣營以及特朗普本人也加緊抨擊賀錦麗的人格,稱賀錦麗沒有應對戰爭和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尤其在處理中東問題上的立場有問題。賀錦麗在談到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時,曾提及加沙有太多平民遇難,變相批評以色列傷害無辜民眾。有人認為賀錦麗是想與拜登的強烈親以色列政策拉開一點距離,避免給人「全盤照搬拜登中東政策」的印象,以顯示她有能力處理外交事務。同時,此舉也是為了得到民主黨內部「進步派」年輕人的支持,包括在關鍵的搖擺州得到穆斯林選民的支持。但共和黨一方則抨擊賀錦麗的言論,指她並非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一旦上台,對以色列的立場會比拜登強硬。
拜登曾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壓,要求對方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爭取釋放被哈馬斯綁架的人質(其中包括美國公民),所以支持以色列的美國人認為拜登是多年來對以色列最不「鐵」的總統,而賀錦麗如果上台,則有可能令以色列一直反對的「兩國方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同時存在)得以復活。這樣的一套說法,對某些不太了解中東局勢而且相信「美國必須無條件支持盟友以色列」的選民可能會有一定影響,促使他們接受共和黨對賀錦麗的「人格攻擊」,即她欠缺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不配做總統。
共和黨指賀錦麗非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倘上台,對以立場會比拜登強硬。(AP)
票已投出效果難測
隨著提前投票的持續進行,愈來愈多人會在11月5日之前完成投票,他們的投票意向究竟如何?在七個搖擺州,特朗普與賀錦麗究竟誰鎖定的選票較多?在票站外進行的民意調查(Exit Poll)尚未提供可靠的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未來三周之內即使再發生某些意想不到的事件,也不會影響這些已經投出的選票。
由於選舉法規定,這些提前投出的選票不可以提前開箱計票,必須等法定投票日的投票結束後,才可以與當天的選票一起統計,所以,特朗普和賀錦麗的競選班子在11月5日之前都不能準確地判斷各自陣營的「早期發功」取得了甚麼樣的成效,也很難根據可靠數據隨時調整拉票戰術。幾個月來,兩大陣營都針對參加早期投票的這部分選民做了一系列拉票工作,而這些努力可能是有的放矢,效果顯著,也可能是效果甚微,屬於「盲動」。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