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025
關稅戰背後知多啲(有片)
特朗普高舉「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旗幟,強勢回歸白宮,上任不足3個月,透過大幅加徵關稅,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解決美國就業問題,政策獲得大量「鐵鏽地帶」藍領工人的簇擁。特朗普迅速推行其貿易保護主義,向各國大舉加徵關稅,引發市場憂慮全球貿易萎縮,金融市場大幅波動。
大幅加徵關稅令美股出現震盪,標普500指數一度跌穿5000點,回落至4800點、4900點水平,達到本欄3月21日文章所預測的調整目標。在不足一個月間,已經實現了我全年三個買入價位,即5600點、5200點和4800點;平均入市價遠低於去年底標指5881點收市價,不論日後美股是升是跌,今年都肯定大幅跑贏大市。
全球紅利分配不均,導致去全球化抬頭
歷史總是重複,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實際上是重蹈上世紀30年代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覆轍。時任美國總統胡佛試圖通過提高關稅壁壘,將1929年華爾街股市暴跌、經濟出現危機的衝擊轉嫁他國(即Beggar-Thy-Neighbor Policy),但結果是令全球經濟出現大蕭條。歷史已經印證了關稅戰只會導致全輸的局面,全球貿易可達到互利共贏已是世界共識。
回看歷史,關稅戰只會導致全世界皆輸的局面。(Shutterstock)
既然前車可鑑,但為何美國選民會支持特朗普這樣激進的關稅政策呢?這背後反映的是,美國基層民眾過去40多年來實質工資(扣除通脹)增長停滯不前的經濟實況。
特朗普推行的關稅政策,本質上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眾所周知,全球化(Globalization)自20世紀80、90年代以來,促進了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當時的美國總統列根,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推行市場開放政策,扭轉了70年代由兩次石油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困境,迎來一段經濟發展黃金時期。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柏林圍牆被推倒,當時有日本學者甚至認為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完勝,雖然部分觀點後來被證實有誤,但足以證明當時的經濟好景。當時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和印度,推行開放政策,推動全球貿易,資本、物流和人流迅速增長,經濟一片繁榮景象。
在過去40多年,美國基層民眾實質工資增長停滯不前。(Shutterstock)
然而,在這些經濟好景背後,美國社會的深層矛盾逐漸顯現——經濟繁榮並未惠及普通民眾。美國企業高層薪酬福利大幅飆升,但基層勞動者的實質收入,在扣除通脹後卻沒有跟隨提高。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撕開了第一道裂痕,納指暴跌近八成,大批科技公司倒閉。接踵而至的2001年九一一事件、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暴露金融市場的醜陋,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加劇社會撕裂。
正如2005年出版的《地球是平的》一書中,作者弗里德曼提到當時美國人非常擔心自己失業。經濟衰退,美國失業率高企,美國民眾普遍意識到,本土製造業崗位正加速流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地球是平的》指出,美國民眾意識到本土製造業崗位正加速流向發展中國家。(網上圖片)
2008年次按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更將普通家庭推向深淵。中產階級財富蒸發,數百萬家庭失去房產,而華爾街金融機構,卻憑藉政府救助率先復甦。這種經濟分配的不平衡,最終催生了民粹主義的崛起,無論是隨後2016年英國的脫歐,還是同一年特朗普的第一次上台,都是全球化紅利分配不均的後遺症。
美股短線波動無需恐慌
特朗普的關稅戰確實讓美股短期受壓,但大家不需要過分擔心,最重要是要相信後市會回升。標普跌兩成至4800點已經差不多,特朗普不會讓股市跌三成,導致市場信心盡失,出現經濟衰退。近月核心CPI回落,美國聯儲局減息預期升溫,應可以暫時穩定市場信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星二代」有甚麼壓力?姜大衛兒子姜卓文參加《造星》:雖然輸了比賽,但卻得到很多!分享如何學會面對問題及成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