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24
《經濟不停學》窩輪牛熊價差過大的應對方法
上一篇與投資朋友分析了如何善用港股市場的衍生工具產品,但另一方面,相信不少參與過股本衍生工具買賣,特別是認股證(俗稱「窩輪」)、牛熊證產品的投資者,都曾試過流通量提供者(以下簡稱「莊家」)出價較寬的苦惱。莊家出價較寬是指,負責提供流通性的券商雖然掛出買盤及賣盤,方便投資者完成買賣操作。惟莊家掛出買盤與賣盤之間的差額(Spread)過闊,如果市場缺乏其他交易對手,利用流通量提供者提供的買價與賣價作買賣,隨後造成表面上賺了正股股價,實際在衍生工具買賣上出現虧損。那麼,一般散戶投資者可以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很多時候會將市場同一標的資產(Underlying)的不同發行商作出比較,除了比較哪一產品的溢價較高、槓桿比率較高、到期日等區別之外,亦會對它們提供的買賣差價幅度進行比較。一般而言,差價幅度愈小,代表買賣參與者的機會成本愈低。這個固然是較為理想的做法,亦是本文所指,應對買賣價差過寬的第一種應對手法,惟這個方法在某些特定情況卻會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以下再分析。
首先,投資者在買入之前可以選擇不同發行商的產品,但若已買入某一產品,投資者面對價差出現擴闊情況,並沒有再度選擇的餘地;其次,當市況變得波動時,由於標的資產(Underlying)波幅較高,衍生工具的發行商亦會擴大買賣價差,以降低自身承受的潛在風險。這些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直接以擴寬的價差作買賣,又或者選擇等待,看看價差會否收窄,這是通常情況下應對的第二招。惟這種情況,有機會因等待價差收窄,而錯失最佳交易時機。
其實,仍有另一個途徑去維護自身正當利益,只是部分投資者或未留意。每個窩輪、牛熊證產品在發行時,都會在港交所列出其上市文件,當中於「流通量」一欄,會表明買入與賣出價之間的最大差價,通常這個差價為20個價位。當中,上市文件中亦會列明在某些「特定情況」的時間段,流通量提供者可以不提供流通量。惟投資者千萬不要理所當然認為,產品上市文件列明了這個價差,發行商或莊家在交易過程中就必然會遵守。
過去,筆者亦曾留意到個別產品,在市況相對平靜,同時沒有出現「特定情況」之下,其提供的流通量價差仍超過20個價位。這種情況投資者又可以怎麼應對?其實在上市文件中,通常在「流通量」之下會有一項「如何聯絡流通量提供者提供報價」,投資者可直接致電相關部門,要求其縮小買賣價差。當然,並非所有要求均會受理,只有價差超過了上市文件中的列明的最大幅度才會獲得接納。而通常一旦接納要求,盤面上價差的修正會很快作出反映。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