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21
中國經濟穩中有憂 歐洲央行退而求進
中國的增長數據、鮑威爾的國會聽證,各給風險資產市場帶來情緒與價格上的波動,不過上周最大的攪動新聞來自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種在世界各地蔓延,造成新增感染人數再次拉升,威脅到全球的經濟復甦。反映在數據上,就是美國7月消費信心指數意外下跌到五個月來的低點,星期五觸發美歐股市大幅下挫。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7.9%,略低過預期,但是市場擔心下半年經濟動力不足,也牽動投資者對增長動力的憂慮。
在另一方面,美國6月核心通脹飆升到4.5%,為近三十年來最大漲幅。面對通脹狂潮,美國債市卻出乎意料地平靜,國債不降反升,十年期國債利率居然滑落到1.3%。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仍認為目前所見通脹為過渡性的,不過在口風上就有所改變,承認這是一個政策制定者的擔心,部分通脹因素可能不是暫時性的,但是市場對此的反應也相對溫和。美股美債強勢推動美元匯率在上周節節升值。英國錄下兩年半來最大通脹,英鎊走貶。恐慌指數VIX在周五收市前出現大幅上漲。儘管OPEC+關於產能的談判上有進展,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隨著對經濟的擔憂而下滑。黃金在上周穩步上升,但是周五跌掉了前幾日的漲幅。
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增長了7.9%,略低過市場預期,不過這個數字放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令人羨慕的,尤其是在正常基數下取得的增長數字。筆者認為總體來看增長本身是令人滿意的,但是有隱憂,主要來自零售增長。疫情過後,中國的零售市場曾經出現了一輪V型反彈,這是從對病毒極端恐慌中走出來的復甦,這個階段已經完成。但是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最後那一點點,卻不容易。疫情反覆和汽車供應因芯片短缺而減少都是零售動力不足的原因,不過最大問題恐怕在資產負債表和收入上。疫情後仍有大量的就業機會結構性地消失了,有工作的人的收入增長預期也下降了,所以整個社會的收入預期改變了,花錢就不那麼爽快了。這個在餐飲業表現得很突出,在不少其他舊消費領域也有顯現。
(資料圖片)
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出台,筆者相信中國經濟可能已經見頂。消費預計繼續緩步上升。投資領域,隨著地方專項債發行展開,基礎設施投資在改善中,但是房地產投資和工業投資在下半年也難有太大起色。而在過去一年帶動經濟上行的出口部門預計會後繼乏力,這在PMI出口訂單指數上已經顯示出來了。筆者估計下半年經濟增長在5.5-6%之間。
美國的CPI同比升至5.4%,連續四個月大幅上升,核心通脹升至4.5%,爆出近30年來最大的升幅,遠遠超過聯儲的2%的政策目標,聯儲的官方立場還是認為這是過渡性的,不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悄悄改了口風,說可能有一些不是暫時性的。筆者不斷強調,美國通貨膨脹中有過渡性的因素,但是相當一部分不是。美國低端工資在迅速上漲,根據紐約聯儲的一項調查,年收入低過六萬美元的工人表示,要比疫情前工資高出26%,他們才會接受一份工作,工資漲則萬物漲,這肯定不是暫時性的,而且可能帶來螺旋式物價上漲。
有研究顯示低端工資每上漲1個百分點,會推動核心通脹5-15基點,這還是保守估計,怎能說這些是暫時的呢。聯儲裏聚集著眾多精英級的經濟學家,這些淺顯的道理不可能不明白,其實貨幣當局是不想明白。原因首先是經濟復甦根基未穩,其次是拜登政府的財政擴張必須要有聯儲的保駕護航。
歐洲央行本周開會,討論未來的政策走向。歐洲央行內部有以德國為首的保守派,有行長拉加德為首的溫和派,目前溫和派佔上風,並能夠最終說服對方,對外以同一個聲音發話。歐洲和美國的最大區別在於通貨膨脹。雖然歐洲CPI也出現了較大的上升,但是還沒有超過政策線,所以歐洲有空間觀望,繼續寬鬆。歐洲央行本次會議,筆者覺得它會退而求進。之前歐洲央行聲明在表述貨幣政策時候用了「有力和持續」應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字眼,讓市場擔心貨幣政策立場可能有變,這次估計會再溫和鴿派一點。過去ECB的政策目標是CPI保持在2%,現在是2%的雙邊,也就是可以比2%低一點或高一點。這麼做也是在準備「過渡性通脹」,哪怕CPI暫時地超過政策目標,也無需立即行動。歐洲早晚也會出現更強烈的通貨膨脹,不過此時拉加德希望全身心支持經濟復甦。
本周市場焦點:歐洲央行的7月例會,預計ECB的語境和前瞻性指引會變得更溫和,不過這次會議出現意外的可能大過平時。同時關注歐洲PMI和日本CPI。東京奧運會在星期五開幕。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