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6/01/2024

香港旅遊業怎麼了?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每當見到中環的bankers星期五傍晚,成群結隊地集結前往深圳過周末,筆者心中便泛起一陣惆悵。這是香港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群組之一,但卻興高采烈地北上歡度周末。這種情況發生在香港高中低收入人群和老中青年齡段,令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雪上加霜。

 

  香港結束動態清零、與內地通關之後,原本給業界帶來了希望,等到的卻是失望。出境的香港人遠遠多過訪港的遊客,香港人在外地的平均消費金額也明顯高過訪港遊客的平均花費。北上消費港人的評論是在香港周末一餐飯的價錢,可以在深圳吃一個周末,而且上面節目多,玩得新鮮,老公老婆孩子各得其所。捱著貴價機票也要去日本的港人則指出,日本那裏吃喝玩樂太便宜了,服務態度又好。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訪港遊客對香港的物價詬病頗多,景點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個。

 

  香港政府在刺激消費、振興旅遊上,不可謂不努力。從夜市美食到璀璨煙花,耗資不菲,取得了一定效果,不過也爆出了連住一晚都不願意的內地遊客通宵滯留口岸的新聞。

 

  香港旅遊業怎麼了?2019年前,香港曾經有過一段頗為輝煌的旅遊旺景,每年以城市計算的遊客流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近年由於各種原因歸於平淡了。美元匯率大漲,對於實施聯繫匯率的香港構成衝擊,香港旅遊的確不存在成本優勢。香港租金太貴,使得沒有消費稅的香港購物也比不上歐洲、日本和東南亞。

 

香港有著中西薈萃的文化,但當局卻沒有好好利用吸引旅客。(iStock)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香港這些年固步自封,缺少創新,面對「內捲」嚴重的內地吃喝玩樂,顯得愈來愈沒有吸引力。香港小朋友去深圳,有花樣翻新的節目;各國遊客來香港,除了海洋公園、迪士尼之外,一直沒有新的景點可供選擇。其實,香港有著中西薈萃的文化,文化底蘊十分豐富,香港人既有創意又肯埋頭苦幹,只是缺乏將旅遊資源變成商業現實的土壤。

 

  舉個例子,筆者在北京遇到一位以呈現地方特色為主題的大型歌舞劇設計者,為甚麼不能請他設計一齣《香江印象》呢?像澳門水舞間一樣以固定場所連續演出,難道不比一通煙花更具經濟效益、更持久、更能創造城市品牌?紐約、倫敦有音樂劇劇場,香港為甚麼不可以搞出具有國際水平的常年演出的音樂劇、芭蕾舞劇和馬戲團呢?

 

  旅遊發展局與其向遊客派發消費券,為甚麼不可以做一個AI導遊介紹香港美食、明星軼事、行山路徑和有軌電車呢?既然內地人士排隊去某醫院作身體檢查,為甚麼香港政府不可以支持設立一兩家高質量、不宰客的體檢中心呢?為甚麼不可以政府以低地價在離島幫助開幾家SPA酒店呢?為甚麼不允許民間在符合環保的情況下開發西貢、大嶼山周邊的海上資源,做深度特色遊呢?

 

  恕筆者直言,香港的旅遊業、零售業有點危機的感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是困境中,往往可以激發鬥志,激發創新,激發出「獅子山精神」。請政府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把資源用在刀刃上,把政策用在先導上。

 

  筆者對旅遊是門外漢,此文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最後引用溫斯頓.邱吉爾的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