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2016

巴黎最古老的教堂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白水

    白水

    白水(1948-)廣東南海人,澳門出生,香港長大。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到中大崇基學院讀哲學,1977年畢業後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學習,修讀新聞從業員課程、翻譯、哲學(美學)。一直停居巴黎。名片上自我介紹:西洋文化史,博物館講解員。 

    Art Walk@Paris


蒙馬特山聖伯多祿堂 St Pierre de Montmartre

建於1134-1147,經多次復修

建築風格:12 世紀羅馬式及早期歌德式

     15世紀後期歌德式(英法百年戰爭後曾作過大維修)

現屬巴黎總主教區蒙馬特本堂,仍有宗教活動

  蒙馬特山頂高大的白教堂(耶穌聖心堂)最為遊客所認識,那是在20世紀初建成的;比它早八世紀的聖伯多祿堂卻靜靜地陪伴在大教堂的側面。它與拉丁區的St. Germain des Près同是巴黎最早建成的修院教堂;自1686年,修院搬到山腳,它成為堂區教堂,屬巴黎教區。

斬頭後的聖丹尼主教像

  蒙馬特Montmartre,包含山(Mont)和致命者(Martre)兩字。相傳有位名為丹尼(Denis)的義大利人,跟其他四名主教被派到高盧(法國)傳教,他和兩位同行者在蒙馬特被斬頭,當時的羅馬帝國仍不能容那被視為顛覆者所創的天主教,早期的聖人多是致命成聖的。傳說聖丹尼被斬後仍能捧著自己的頭繼續行走,那是民間流行的傳說神蹟。這「神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梵蒂岡第二大公會議已被取消。

教堂正門向西

  在羅馬帝國崩潰後(西元476年),天主教漸成西方社會的精神及俗世事務的領袖。到西元1000年之後,天主教勢力真是無所不在,人民的生老病死都得受教會干涉。那是中世紀教會的極盛年代,各地興建修院本堂及大主教府。大學也在這時期在各大城市出現。

教堂內 朝東望

  蒙馬特山區老是有許多遊客,教堂附近的畫家村更是人聲鼎沸,但只要一進入這小教堂,立刻是另一天地,朝東看到彩色玻璃窗,周圍有不打擾人的聖人像,在沒有宗教活動時,顯得特別安靜,那是我在蒙馬特最喜歡到的地方,坐在椅上,甚麼都不做,甚麼也不想,是一種種難得的幸福。

 

  1534年聖母升天(8月15日)那天,西班牙人依納爵連同六位巴黎大學神學同學在此發願,創立耶穌會,該會積極於高等教育,通過教育對抗新教的蔓延。到新大陸,到遠東傳教。我們比較熟悉的義大利人利瑪竇就是首批來華傳教的表表者。通過耶穌會士的譯介,西方開始認識我們的孔夫子。東西文化開始有所接觸。耶穌會在明朝萬曆年間已在澳門等待傳教機會,建聖保祿大學,留下澳門的大三巴,那是葡文聖保祿的音譯。帶團時我經常提議團友去將這些歷史符號拉在一起品味,回憶人文歷史的痕跡,也許可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尊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