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3

誰會關心巴爾幹?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幾十年前就流行一種說法:你要害一個人,就鼓勵他去辦雜誌。我一生辦雜誌辦了三十多年,深知道辦雜誌之苦。當然,我講的不是辦商業性的雜誌,不是進軍媒體的商人投入巨資目的是賺錢的雜誌,而是文化性、政治時事性、要貫徹主辦人理想的雜誌。這種雜誌通常沒有大投資,只是幾個人去撐持,沒有專人跑廣告,拓展市場。我一生看過無數這種曇花一現卻撐不下去的雜誌。

 

  不過,去年十月,朋友寄給我一本新出的周刊,我感到極為驚訝,令人想到沒有甚麼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雜誌名稱叫《周刊巴爾幹》,台灣出版。

 

  在香港、台灣、大陸這些華人讀者的地區,誰會關心巴爾幹?許多人甚至連巴爾幹在哪裏?有些甚麼民族?包括哪幾個國家?都不知道。這周刊的名稱是不是「趕客」?這樣的雜誌可以撐得下去嗎?可以撐多久?

 

  台灣出版的《周刊巴爾幹》(The Balkans),是由資深媒體人張桂越創辦。張桂越投身新聞工作三十多年,定居在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在當地經營「一人通訊社」,專門報導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新聞。

 

  巴爾幹,是指從黑海到亞得里亞海之間的巴爾幹半島上許多小國家,是從亞洲前往歐洲的門檻。被稱為戰爭的「火藥庫」。許多小國是前南斯拉夫分解後形成的。

 

  張桂越辦《周刊巴爾幹》,在華文世界也許沒有甚麼賣點,但這周刊開拓了我們一個新視野,一個我們未必沒有興趣的視野。至少我就覺得有可讀性。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