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2013

傲慢和偏見 造成311災難?!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關於檢討311時日本人危機意識的另一事實是:

 

  在海嘯的重災區釜石市,防災人員曾向當地居民發放海嘯可能侵襲的區域圖。這張地圖,是根據明治及昭和時期發生的海嘯,推測宮城縣遭逢地震後引發海嘯的最大淹水範圍繪製而成的。拿到這張地圖的市民,通常最先在地圖上找尋自己的家,看看自家是否屬於淹水的可能範圍。然而,311大海嘯來襲時,很多地圖外的區域,卻首先遭到重創。

 

  發放地圖的目的,是為了讓市民能逃離災難。但是這種「假設」的思維,反而造成了死亡。對此,災害學者片田敏孝直指問題核心:這是否就是日本防災教育的「正常化的偏見」呢?這是否就是這場大海嘯造成大量死亡的原因呢?建造了防潮堤、發放了可能受災的地圖,就以為人可以預估自然,也喪失了對自然的敬畏。而且把防災工作都委託給行政,將鮮活的生命無條件交給冷冰冰的行政,當行政成了防災的主體,也就是防災工作的最大不幸。

 

  對於311大地震和大海嘯,日本人的檢討,指向人的傲慢和偏見。也有人重提《道德經》裏的主張:自然無為,知足不爭;貴柔守雌,絕智棄聖。後兩句的貴柔守雌是強調柔弱勝剛強,守住女性特徵,以不爭、順應、柔弱作為處理人與人和人與自然關係的原則。不要過度相信人的智慧。一切事物都具有限性,有限性是一切事物的構成要素。因此有限性本身並不是罪。日本人不斷追思311的教訓和意義,中國人對汶川地震的人文探討是否顯得太少了呢?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