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5/2016
不良資產 證券化更受落
繼兩個仍未有官方證實的針對壞帳舉動之後,最正正式式的莫過於是由中行(3988)及招行(3968),率先啟動不良資產證券化。當局這個行動,似乎表現出成熟及回應了市場關注,在監管層面上罕有獲外界加分。眾所周知,原本國務院早就提及,要全力推進債轉股,但自整個構思傳出以來,基本上是充斥憂慮聲音,認同者甚少,相比之下,不良資產證券化就較為容易獲市場受落。
最簡單,如果是用債轉股方式的話,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幾乎篤定會有所減弱,再者變相牽涉更多股權投資,在壞帳確認處於高峰期情況底下,無疑是添煩添亂,弊極多,利卻太少。至於資產證券化,最低限度銀行的資本沒有受到影響,技術上亦較前者有更多Upside。
中行及招行兩批不良資產證券,在安排上也頗為費盡心思,測試市場反應的用意,來得相當明顯。較之由2006至2008年業界所發行的不良資產證券,不論中行及招商銀行兩批,在金額上均相當之少,合共都只是5億人民幣,比2006年規模更少,較由東方資產管理發行的證券縮小了一半。測試水溫最明顯之處,在於兩種證券所涉及的資產劃分,有何不同,下回分解。
轉載自: 晴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