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2010
中國人的大一統觀
中共指摘達賴在西藏搞分裂活動。“獨立”這個字眼,在中國很敏感,不管是藏獨、疆獨、台獨以至香港獨立,在中國的國情都決不容許。達賴畢竟是個政治喇嘛,近年遠離“獨立”的提法,甚至聲稱不搞“西藏獨立”,說要走“中間道路”。
看來達賴是要取得西方鐘情自由民主理念者的支持,改了語調,只是抱怨藏人在西藏失去政治地位,不滿他本人及其追隨者在西藏現代化過程沒有充分參與,包括在文化和宗教事務上。不過,在中共眼中,這條“中間道路”的本質仍是“變相獨立”,本質上仍屬“獨立”。
如今西藏屬中國的自治單位,但這種“自治”不是西方人所理解的“獨立自主”式的自治,而是在《憲法》原則下,以國家的統一為前提,才有自治可能。且不說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對國家不統一、民族不團結,有著慘痛的歷史經驗,曾受盡帝國主義的欺淩而血淚斑斑;在文化上,中國傳統一向崇尚統一而不是分裂。《三國演義》卷首開宗明義雖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其實“合”是常數,“分”是變量。
歷史上,天下分分合合,輪迴演進。周朝統一中國近八百年,到春秋戰國時分裂為群雄割據;其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到漢朝換了主人。漢末天下分為三國,最終則是西晉一統天下。文化上,中國人的“大一統”概念,始於春秋。戰國時孟子有“天下定於一”的說法。《春秋公羊傳》則有“三世說”,包括“據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而“大一統”見之於“太平世”,那時是“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
中國人的“大一統”有個中心點,那是以周天子為核心,其它國家各就各位,故荀子說;“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但都臣服中央。到秦統一六國,形成“大一統”格局,漢代則在這格局下加上“華夷之辨”。但“華”與“夷”不同,主要在文化上,政治上反而並不嚴格區分,這是中國“大一統”特色。
中國人的“大一統”不只局限在政治上,更有在文化上,例如秦始皇“書同文”,是文字上一統;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是思想上一統。而無可否認,大一統有助管治,有利保持社會秩序穩定。可是這種“大一統”,向來不崇尚以武力一統,而是強調教化功能。政治上講一元性,文化上則可多元性,在社會學家費孝通筆下,叫“多元一體”,一體是中央集權,多元則要做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悖。”
不說別的,如今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也是“大一統”概念下的產物。所謂“一國”是政治上一元;所謂“兩制”是文化上多元。但這種“多元”不同西方平面性強的多元主義;因“兩制”體系帶有差序格局,先在“一國”前提下才可以談兩制的。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