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2022
今年施政報告的「搶人才」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就任兩個多月後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好些不利經濟數據的背景下撰寫,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個多月前已作警告,謂香港2022至2023財政年度的財政赤字將從563億元港幣擴大至1000億港元;政府財政儲備將進一步降至8000億港元邊緣。
而就在施政報告公布後翌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2022年7月至9月失業率臨時數字為3.9%,連續五個月下跌,雖說是優於市場預測,但有經濟學者警告說,這只是因為勞動力減少使基數變小而已。
特首在施政報告承認過去兩年不見了14萬勞動力,揚言要在全球範圍「搶企業,搶人才」。而香港人才流失,是否與近期出現的移民潮有關?不過,香港特區政府並沒有完整的移民數據,甚至在政府口徑中,也否定香港出現「移民潮」。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更曾經指出,人口減少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形容香港出現「移民潮」並不恰當。
(iStock)
今次特首在發表施政報告後,10月20日曾出席電台的答問與烽煙節目(叩應節目)。一位何姓市民來電,認為人才離開香港是政府造成的,背後原因「大家心知肚明……」,「特首你是一定知道的,只是你不承認而已」。他說的「心知肚明」,一說便俗,不說也罷。而無可否認,大量老師、律師、醫生、護士……流失,港府是否也要反思:是否教育政策、法律政策、醫療政策等,都出了問題?抑或還有別的原因?
根據政府今年8月的淨遷移數字,本港居民淨移出人數自2020年後急升,去年近9萬人,今年截至年中更進一步急升至超過11萬人。當然,淨移出數字包括港人為工作、求學和移民等各種因素的流動,不代表移民人數。但也有側面佐證看移民現象。例如政府最近公布去年有近1萬5千人申請俗稱「良民證」作移民用途,較2020年急增4成,又由於透過BNO「5+1」安排移英不須申請「良民證」,因此預計「隱藏」移民數字比實際上更高。
無論如何,人才流失是香港當前的首要挑戰,如何應對是當務之急,需要即時和具變革性的努力來處理。可惜特首用上了「搶企業,搶人才」的字眼,這個「搶」字十分粗鄙、低俗和礙眼。「搶」字可解作碰撞、觸碰,如「呼天搶地」;也可解作皮膚受擦傷,如:「不小心搶破了一塊皮。」;甚至可解作「刮磨刀剪的刃端,使其鋒利,如「剪子新搶過,快多了!」但一般看見「搶」字,多是貶義,爭先恐後才要「搶」,例如「搶購」、「搶修」、「搶著說話」等。便壞的情況,「搶」字代表了奪取,包括「搶劫」、「搶錢」。倒要問:香港特區政府何時做了強盜,要去「「搶企業,搶人才」?
人才是要招攬,要吸納,不是靠「搶」。吸納人才豈能使用強盜邏輯,想用武力解決?吸納人才的手法,更需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例如現今的移民潮,有不少可能作出錯誤判斷,以為外國的月亮真的比香港的圓。但移民外國後,特別是英國,會發覺英國的經濟環境,比香港更差,天寒地冷,氣候陰濕,香港特區政府大可游說他們回流發展,月亮竟是香港的明,不用去搶!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