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9
言語治療改善吞嚥困難
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與香港盲人輔導會長者院舍合作,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間進行研究,採訪了輔導會轄下院舍398位視障長者,其中61%被標記患上一定程度的吞嚥困難。類似的分析研究,近年如雨後春筍,院校以外,相關的政府部門也相當積極。
大眾對於吞嚥困難這課題的確較前關注,但情況似乎有點一面倒,誤以為吞嚥困難只跟長者「年紀大、機件壞」器官退化有關。
實情是,吞嚥困難成因甚多,患者類別並非如想像般單一,疾病如腦中風、柏金遜、呼吸系統控制失調、口腔、咽喉、頸部曾進行手術或放射性治療或牙齒不全等狀況,均屬高危一族。
吞嚥困難最明顯的徵狀就是食物卡在喉嚨,無法順利經食道送至胃部消化。正常咀嚼吞嚥,每口約10秒,但過程複雜,期間所帶動的各組器官和肌肉,稍微協調不靈便會出大事。
正常吞嚥過程簡圖 (借用網絡圖片)
認真了解一下吞嚥過程的四個階段,我們會再一次驚嘆,人體結構的精妙奧秘:
1. 口腔準備期:食物或飲料置於口腔時,雙唇閉合,經嘴唇、舌頭、牙齒、兩頰、顎等不同部位相互協調,作出咀嚼動作,把食物磨碎形成食團。
2. 口腔期:舌頭把食團往後推送至喉嚨。
3. 咽喉期:食團在喉嚨引起吞嚥反射,啟動一連串的神經肌肉反應,令咽喉部肌肉收緊,把氣管關閉,好讓食團從咽喉推進食道。
4. 食道期:食團通過食道蠕動至胃部進行消化,從而吸收營養和水分。
正常吞嚥過程四個階段 (借用網絡圖片)
食道鄰近氣管,一旦自主神經失調,嘴嚼吞嚥期間氣管未能準確關閉,食團掉進氣管及肺部,形成嗆咳以至肺炎,甚至窒息死亡。過往不少類似個案,就是因為吃一口湯圓、一啖豆腐花而不治告終。
參看下列兩段來自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的影片應該更清晰:
誤吞情況 (一)
誤吞情況 (二)
面對吞嚥問題,切忌單憑個人感覺而作出判斷,只有經過言語治療師 (Speech Therapist) 的專業評估,作出一套完整的吞嚥治療方案才可作準。如何約見言語治療師?最常採用的方法就是經由香港醫管局轄下各區醫院醫生轉介,若嫌等候時間磨人,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均設有收費的言語治療服務以供直接預約。
適當的口腔復康鍛練亦有助改善吞嚥困難的情況,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去年推出一個名為「食多D‧講多D」的流動應用程式,可跟著內附的快速說話、咬字及溝通三方面,每日自行進行練習。
相對癌症,吞嚥困難暫時仍算不上是聞之色變的惡疾,但認真想想,無法吞嚥的終極一步可能就是插上鼻胃喉以餵食養命,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質素?這樣的一條命,還屬於自己的嗎?
參考資料
- 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出版《安全吞嚥知多少》小冊子
- 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網頁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言語治療科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