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017
帶走垃圾撐環保
當漁護署準備在年底前全面撤走山徑垃圾桶之際,有調查指部分受訪者希望措施可分階段推行,而大部分受訪者更反對措施延伸至露營及燒烤地點。假如市民贊同而對郊野環境又沒有造成損害的話,撤走郊野垃圾桶便應貫徹執行,以進一步加強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意識。
環保需整個社會付出代價,包括個人行為應負上的義務和責任,及無形的社會代價,只在於由誰肩負多一點和付出多少。自漁護署發起「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行動,下一步便是全面撤走山徑垃圾桶,究竟郊野公園是先有垃圾,還是先有垃圾桶才會有垃圾?一直有爭議。既然今時漁護署認為移除所有山徑垃圾桶對「鼓勵」市民帶走郊野垃圾有幫助,就不妨貫徹實行,但前提是︰山徑或郊野公園的垃圾沒有因此而增加,而大自然環境亦沒有因此而遭到破壞。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的《香港山野垃圾調查》雖只訪問了約300名受訪者,假如調查結果真可反映事實︰逾8成人贊成撤走垃圾桶但反對撤走露營及燒烤地點的垃圾桶,至於郊野公園設置垃圾桶與否,可能還是要摸石過河。不過,香港講環保仍是樂觀的,縱使今天仍有不少郊遊及行山人士會在郊野製造垃圾。
談與大自然「相處」,筆者不禁又想起80年代到美國大峽谷旅遊的經驗︰當年大峽谷的漢堡包每個售6美元(約47港元),是紐約漢堡包價的2倍,其中自然是連環保成本也計算在內,而遊客也會被人通知,自己要帶走垃圾。
此外,有位朋友每年都會到德國黑森林景區住上一段時間,但多年來,朋友臨離開前,總要花上一個下午,大家齊齊圍在枱邊,先把垃圾分好類別,然後再帶走。可見大峽谷不會變成「垃圾谷」,黑森林不至變成「髒」森林,都是全因遊人的環保意識,甚至道德良心所賜。郊遊「帶走垃圾」或不製造垃圾都是環保意識,容易理解,但香港竟有人以雞髀、牛肉等肉類去餵草食性的流浪牛,這種違反自然生態和規律的劣行,是無知,還是沒有道德?有待大家評說。
環保的範圍廣泛,同時也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台灣整體的環保工作做得比香港好,民間組織固然功不可沒,其實那是全民長期貫徹實踐的成果。
香港要短期內見到環保成果,那是不切實際的空想。除了要提高環保意識外,港人還要認識到,環保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些成本,個人和社會都要承擔,實踐過程中,要多警惕、多學習,一起做好環保,絕不要以為要環保,毋須付出,便可讓大家吃頓環保的免費午餐。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