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2011
放開武器出口限制,日本開始大賣軍火
日本政府12月27日召開安全保障工作會議,決定大幅放寬武器輸出禁令。日本官房長官藤村修表示,新規定將同意日本參與美國、澳大利亞和北約國家合作開發、生產武器,容許對外提供以和平、人道為目的的武器裝備。
這是44年以來日本首次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標準,意義可見一斑。
野田首相剛從中國回去,日本把宣佈這件事兒放在訪問中國之後、出訪印度之前,實際上是很微妙的安排,它是避免在到訪中國之前宣佈這個事情受到中國的批評,而且希望得到印度的歡迎。
因為將來它賣武器給印度,印度很高興。
這個事情和日本的憲法是相抵觸的,日本的和平憲法規定日本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不能擁有軍隊。另外,它不能擁有進攻性的武器裝備,永遠沒有交戰權。有的右翼分子上來以後想修改憲法,但是修改憲法很難,要參眾兩院各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才能通過,通過以後還要進行全民公決,這兩條就迫使和平憲法不可能修改。
在這個憲法之下,日本軍隊發展長期受到三座的大山的壓迫。一個是「無核三原則」,就是「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這座大山讓他們挖的差不多了,比如運進核武器,這個早就是事實了。
第二個就是「武器出口三原則」,1963年確定這個原則是規定「不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不向聯合國決議禁止的國家出口、不向衝突的國家出口武器」。其實這個早就突破了,它和美國之間,和其它一些發達國家之間都有軍品的交往,這次這座大山徹底被搬掉了。
第三個是「不擁有陸海空三軍,不向海外派兵,不發展進攻性力量」。這一座大山也讓它挖的差不多了。1991年海外開始派兵了,陸海空從廳局級的自衛隊升級為一個部級的自衛省,整個日本自衛隊現在基本上具備陸海空三軍的性質和規模了。總體上肯定和平憲法,具體上又一點點否定。
美國每年武器出口三四百億美元,俄羅斯一兩百億美元,「武器出口三原則」如果實現,一方面是掙錢,另一方面是軍備擴散,武器是打仗用的,是殺人用的,它向外不斷輸出武器,這對日本和平國家的形象是一個威脅。
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對日本是非常小心的。因為世界歷史上只有一個國家敢於挑戰美國,那就是日本。二戰時希特勒給全軍下達的命令就是,誰的艦艇都可以打,就是不能打美國的,就怕把美國捲入這場戰爭,希特勒都害怕美國,只有日本敢於挑戰美國。偷襲珍珠港是「輝煌的失敗」,日本在戰役上取得勝利,戰略上卻無條件投降。日本和美國之間,美國是利用它,但是在日本駐軍主要是看著它。
現在美國逐漸認識到中國在崛起,中國的經濟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軍事力量也在不斷崛起。靠美國一家是不行了,美國通過印度、日本和韓國壯大它們的軍事力量,逐漸消化因為中國崛起而形成的壓力,美國退居二線對它們提供支援,這樣可以分散壓力,給他們威脅小一點,美國是這樣盤算的。
如果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估計四五年之後,日本可能達到在艦艇這個市場佔到60%的份額,在軍事電子方面佔40%,在航太市場上佔25%到30%。
當其它國家還在按照別的國家的武器仿造這個武器裝備的時候,日本早就把製作武器當成工藝品做了,很精緻。日本的特長是造船,航空、航太,尤其在電子資訊這方面是世界一流,包括美國都不如它。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說這場戰爭是「計算器晶片與鋼鐵大炮的戰爭」,鋼鐵是美國的,電腦晶片是日本的,沒有日本的晶片,美國打的只是場機械化戰爭,就是說在1991年美國自認為在電子資訊化方面不如日本。
這個市場一旦對日本開放,對美國構不成威脅,美國現在武器裝備中有很多已經是日本製造的元器件,如果將來日本造的一些武器更多的向印度、菲律賓、越南或者南海的周邊國家出售,而且便宜、品質高的話,這樣會分化美國的武器市場,也是對日本在亞洲地區消化所謂「中國威脅論」是有好處的,可以通過武器銷售拉攏這些國家。
在眾多擔憂的評價中,印度的媒體卻表現出一種積極的評價,而且認為印度在日本軍工的發展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這只是點上的問題,從面上看,「武器出口三原則」對印度來講是件好事,印度在亞太地區多了一個戰略上的夥伴。日本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一片荒原上賓士,而且沒有方向,日本這些動作會帶動韓國和印度也向著沒有方向的方向奔跑,這是非常令人擔心的。在中國周邊有這麼三國,對中國也是很麻煩的。
70 年前,日本偷襲珍珍珠港之後的亞太戰略格局是日本佔領了朝鮮、韓國、中國的全境,然後轟炸了夏威夷的珍珠港,向中途島、珊瑚海進發,美國在菲律賓的殖民地受到日本的挑戰,這種軍國主義的發展對亞太地區各國是一種威脅,就連日本人民也應該對這件事進行反思。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召忠博客。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