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18
熱浪對經濟的警兆
近日世界多處地方熱浪滔天,本應擁有夏天涼爽冬天溫和地中海氣候的西班牙葡萄牙,竟出現40多度高溫;印象中應屬極北苦寒之地的挪威,也有40多度;加州內陸地區又乾又熱,山火在百多個地方肆虐;我6月底到北京開會,經朋友接洽,順便到北京黨校內的利瑪竇及幾十位耶穌會教士的墓園中憑弔,那幾天氣溫也達40度,我要高呼吃不消。
我不怕冷,但怕熱。地球是否暖化,對我的快樂指數頗有影響,今年暑假因頗多公務,幾乎全部時間都要留港,不能避暑,苦不堪言。為何不怕冷只怕熱?原因是我曾有10多年住在幾個使人避之則吉的冬天之城。芝加哥是有名的風城,它靠著無遮無擋的密歇根湖,冬天之際,北風呼嘯而至,是真正徹寒入骨的。我也在明尼阿波利市住過4年,此地是美國最寒冷的大城市,1、2月間,加上所謂的冷風因素(wind chill factor),當年屢有出現攝氏零下55度的低溫。至於另一個居住過多年的水牛城,雖因地近風景區尼亞瓜拉瀑布而吸引到大量遊客,但卻也與使外人聞風喪膽的大風雪結下不解之緣。
極端天氣會致財產損失
對地球是否暖化,原來在科技界仍有激烈爭論。我不懂這門專業,但以我橫跨幾十年的觀察所得,我較相信地球確在暖化。我中學時在香港華仁就讀,那裏的課室兩邊通風,感覺舒服,不大覺得熱;但近20年前,校方下令將課室一邊很具建築美感的木製闊邊百葉窗全部拆掉,改安上密封鋁窗,以便安裝空調,我見到後大感失落,昔日校園建築和諧之美湮沒了是一個原因,但也是有感於新生代嬌生慣養,沒有冷氣上不了課,現在看來,恐怕是地球暖化了所致。但更使我感到震撼的是,去年2月中,我重回明州母校,戶外溫度竟是攝氏20多度,學生都爭相穿著夏衣,跑到街上嬉戲。從零下55度變成零上20多度,怎不叫人警惕?
地球暖化會帶來甚麼經濟損失?以前讀過一些嚴謹的研究報告,現在已找不出來,但清楚記得,都是天文數字。這不難理解,若溫度平均升高1度,已經可以大事不妙,極端天氣會頻繁出現,風暴、火災、水災、旱災等等都可能奪走大批人的性命,財產損失更難以估量。只要想想南極陸地上的萬古玄冰溶化掉,海洋水平上升,多少地產會被水浸,便可知問題的嚴重。北極的海水浮冰溶掉卻不會使水位上升,否則違反阿基米德定律。
若要減低氣候變暖的代價,我們不能不減少碳排放,這倒有可能創造到商機。從前太陽能發電遠比火力發電貴得多,現時差距已拉近不少。太陽能的光伏板能大幅降價,主因應是中國已在大規模生產。從前我在美國很少見到光伏板,現在在一些陽光充沛的地方,例如加州,卻是容易見到很多房屋都安裝了光伏板。除了光伏板,風力發電也沒有碳排放。從前我在某些地方見到發電風車,覺得新奇,但現時在世界不少地方也可找到這些風車,希望這能減慢溫度上升的速度。對商人來說,這些也可以是新興的生意。
減少碳排放可創造商機
經濟學中有所謂的「環境庫茨湼茲曲線」,是指窮國人民求擺脫貧困,會重視工業發展,甚至犧牲了環境也在所不惜,但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這是用了10多年前的物價指數),愈來愈多人會對環境生態看得較重,所以願意花費資源去改善環境。因此之故,隨著收入上升,環境會愈來愈糟糕,但過了某個階段後,環境會愈來愈好。世界各國發展階段差異極大,有些國家在致力減排,有些則尚會大搞污染工業,也有些如美國般,發了達後退出巴黎協議,不理環境的破壞。
霍金曾預言,到了2600年,地球將「暖化」成一個火球,人類不能再居住。我不認為他對,因遠在火球出現前人類已死光,哪裏還有機會繼續碳排放?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