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2020
美式飼養式經濟失效
上一篇「美國經濟如何走向沒落」得到很好的迴響,瀏覽量破了本專欄的紀錄,近年樓市深受國際因素影響,尤其是資金流,香港資金氾濫引來了冗長的低息期,這本來是年輕人乘勢掌握資產急升而致富的良機,但過去十年在主流社會卻有很多負面預算,不少人也認為樓價太貴應該要下跌,但若資金過多令物價上升的話,如果單是樓價不向上升的話,香港人的財富不是等於蒸發了嗎?於是我這個樓市評論員不斷對資金流作搜集資料和研究,發覺人們對金融的觀念都也是不正確的。不單如此,有關知識普羅大眾也是被格式化洗腦的,正確是被傳媒填鴨式教育的,是「被飼養」的,就有如農場中的豬牛羊一樣,任人魚肉,所謂聰明人也只是無助不自知卻沾沾自喜的被飼養者而已。
經濟差是否一定令樓價跌呢?若然經濟極差而引起失控的量化貨幣,那就極可能等於貨幣會出現失控的貶值,而物價也會失控地上升了,我們過去數十年看到的所謂經濟調整,其實都是活在人稱「剪羊毛」的美國調整周期之中,那段時間美國主導了國際的金融,很多人認為她主要得益都是透過貨幣的增加去無限量產生財富。
所謂「剪羊毛」即是說透過量化貨幣,資金流進入他國引起資產市場價格上升,那麼當把那些資金回收時便會出現資產泡沫爆破,在恐慌之下,就會購買更多的美元資產,如此美元在「不斷發水」下仍強勢升值,這樣的財技生生不息,所以我們的資產價格在中期內是會有上有落的,因為樓價循環升跌才可以在「剪羊毛」中印多一點貨幣獲利,但這些是人為設計的經濟周期,其實令我們活在被「飼養」的經濟模式中,其實不單在經濟上,在資訊上,我們不也在傳媒配合的飼養工程中被教育了?
真正歷史上的亂世,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物價是會在不斷量化之中不斷上升的。
2009年之後的新常態,筆者一直認為過去「飼養」式經濟環境改變,我尋求資金流的新答案之後,筆者是非常之擔心在2009年之後的新常態,美國似乎失去了印鈔的主導權,於是各國都瘋狂印鈔(量化貨幣),我的確在多年前已經擔心將會出現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無限量化,這種量化就是一種價格升災,我很希望我的理論是錯誤的,我很希望樓價下跌及有秩序地受控,但是現在看到的數據,筆者的意願會否事與願違?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