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015
養老?學加拿大的
沒有幾多個歐美國家的社會養老計劃可以養到老,只有加拿大有可能,不過也只是在1998年之後才有可能,以下是據中國《第一財經日報》的資料而成。
養老金需要一個有規劃及詳細的管理,切忌以為開了個先例,就無後顧之憂。
1993年,加拿大人陷入了絕望。
加拿大人不願意相信,政府可能將永遠背負赤字,養老金計劃已陷入絕境,年輕人以後再也不會領到退休金了。那時候的加拿大人,對政府失去了信心,不相信政府能夠把這些問題解決。
直到1998年,隨着CPPIB(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的出現,問題才得以解決。
CPPIB高級副總裁兼國際業務負責人、CPPIB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馬勤(Mark Machin)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加拿大養老基金發展到當前的程度並不容易,上世紀90年代曾經遭遇危機,但目前運行良好,收益率可觀。
人口結構變化 財政儲備耗空
加拿大養老金計劃(CPP)創立於1966年,是一種強制性徵收的全國性社會保障計劃,對年滿18歲在加工作人員徵收(除魁北克省外)。在1997年以前,加拿大養老金基本不做投資,也沒有專門的投資機構來進行運營。
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加拿大人感覺到「坐吃山空」的危險正在臨近。經過嚴密計算後,一個可怕的結論出現了——如果不進行增值投資,基金結餘將在二十年內耗盡。
加拿大養老基金經歷了一次真正的危機,人們幾乎失去了信心。就在那個時候,CPPIB應運而生,承擔起運營加拿大養老金計劃的職能。隨後,CPPIB對養老金計劃進行了非常多的修正。Mark說,讓人們對養老金管理機構建立信任,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作為全球典型的長期機構投資者,CPPIB投資較為多元。既包括房地產、基礎設施,也包括私募股權、公開市場,以及基金、信貸業務。2008年,CPPIB在香港設立辦公室,這是其第一個在加拿大以外的辦公室,亞洲市場受到高度重視。在2006年-2015年十年間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7.3%,遠高於同期CPI水平和GDP增長值。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資產規模達到2729億加元。
在Mark看來,加拿大養老金保持較高收益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其投資的獨立性和純粹性。一方面,CPPIB不會受到行政干預,這使得投資變成一個較為簡單的問題。另一方面,較高獨立性意味着CPPIB可以一定程度上自行決定薪酬體系。尋找精英人才,支付有競爭力的高薪酬,組建一個長效的團隊,在不同的資產配置之間決策,選擇最有利可圖的方式投資。Mark強調,有足夠的自由決定薪酬,得以招聘到最優秀的人才,這是CPPIB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支撑。
亞太市場對CPPIB的投資收益有較大貢獻。除中國外,CPPIB還投資了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投資金額超過400億加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亞太投資份額佔到CPPIB總資產的16.2%。
適當投資 擴大養老金基礎
CPPIB對新興市場非常重視,以股票資產為例,一季度末配置國際發達市場股票155億加元,配置新興市場股票達到109億加元。
2011年末,CPPIB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QFII),目前獲批總額度達到12億美元,是加拿大獲批機構中份額最多的機構。通過QFII,CPPIB可以投資中國內地上市公司股票。
Mark告訴《第一財經日報》,12億美元的QFII額度已經全部用完,為了更充分地投資,未來將申請更多額度。
Mark表示,如何建立一套符合本國實際的養老金投資體系,是一個宏大而複雜的問題。最核心的挑戰是,如何在允許養老基金去進行風險投資的同時,還可以保障足夠的投資收益。因為風險可能會帶來損失,而養老金受益人不希望承擔這樣的風險,養老是個嚴肅的問題。
Mark表示,CPPIB運行過程中有兩條經驗值得分享。首先,風險承受能力,取決於負債情況。即是否可以選擇高風險領域進行投資,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在於支付養老金的期限是否急迫,資金鏈是否可以維持。
「我們非常特別。」他告訴記者,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加拿大養老基金的資金流入都比支付要多,對外淨流出非常少。這使得CPPIB有足夠的承受力、足夠的信心去投資一些風險相對較高的領域。雖然短期看上去可能是經歷了風險,但是長期並不用擔憂。反而,對於短期就有大規模養老金支付缺口的機構而言,可能就很難去承擔投資風險了。
第二個經驗是精練化管理。「我的觀點是,由較精練的團隊來管理基金,比組織很多團隊一起管理,要更簡單有效。」Mark認為,將很多規模小、有才華的團隊凝聚到一起,並且又具有很強的投資能力,這非常困難。加拿大養老金的做法就是,由一個團隊來管理養老金。即除了魁北克之外,其他區域的養老金全部由CPPIB一個機構來負責運營。
根據國情 做適合的模式
各國在養老金管理上模式各異,有的是國有機構運營,有的是私人機構管理。Mark認為,加拿大模式到目前為止運行不錯,但是沒有哪一個模式是完美的。一個國家還需要根據本國實際,設立最符合現實需要的養老金管理體系。
Mark講了很多資產管理的事,轉為白話就是:
⑴收多支少,擴大本金;
⑵一定要投資而且要作適當的高風險投資,他們十年平均年收益為7.3%(理論上要8%才可),對比我們的強積金,你話呢?
⑶要環球投資;
⑷要有個精練團隊。
不少理想主義者總以為投資下就可以養老,又有些甚至認為不投資光靠收稅也可養老,如得,歐美諸國又怎會有養老無力的問題?我有很天真的養老之法:凡65歲長者,由政府派個兜,在港鐵旁劃定位與各長者坐,這個不叫「佔港鐵」,叫「搵食」、叫「自力更生」、叫「第二春」,不要叫「乞」咁難聽!你話呢?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