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25
英國政客借「鋼廠危機」煽動恐華情緒
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不僅導致中美貿易邁向脫勾,破壞全球供應鏈,而且還在歐洲引發強烈的危機感。一些歐洲人似乎一夜之間忽然意識到,在關鍵領域「誰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這種後知後覺的「醒悟」,在各國產生的影響不同,但有時會引發一系列的後果,甚至傷害歐洲國家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英國近日發生的政府接管民營鋼廠一事便是典型案例,證實特朗普施加的壓力加劇了英國的恐外情緒,尤其是恐華情緒,而這可能會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尋求新的投資領域和為各種產品開拓新市場製造更多障礙。
擔心「生產能力缺失」,構成「國家安全危險」
英國議會下議院罕見地在上周六(12日)召開會議,以緊急立法方式接管位於林肯郡司甘索普(Scunthorpe)的英國製鋼公司(British Steel,以下簡稱英鋼)一個煉鋼廠,避免煉鋼爐停止運作。英國議會極少在周六開會,往往幾年才有一次,可見「鋼廠危機」的緊迫性。
英國下議院上周六通過議案,允許英國政府接管英鋼在司甘索普的煉鋼廠。(Shutterstock)
下議院上周六在一天內通過的此項議案,允許英國政府接管英鋼在司甘索普的煉鋼廠,並爭取找新的收購者,令這個煉鋼廠繼續運作下去。其實,這一事件的詳情並不複雜。
網上資料顯示,幾十年來英國鋼鐵製造業持續萎縮,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英國鋼鐵行業僱員從1971年的31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1萬人。而英鋼多年前一直經營效益差,連年虧損,2019年瀕臨破產。當時多家外國企業有意收購,最終由中國河北省平山縣的民營鋼鐵企業敬業集團以7000萬英鎊(當時折合人民幣6.3億元)收購,2020年完成交割,保留英鋼的名稱。由於確保了原有工人的就業機會,這項收購在當時獲得好評,英國政府也為達成交易大開綠燈。但由於政治環境、營商環境的變化,英鋼近年再度出現虧損,主要是受能源價格上漲、鋼鐵製品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根據英國《獨立報》網站3月31日的報道,英鋼公布的年報顯示,該公司2023年的營業收入為12.6億英鎊,比前一年的17.3億英鎊大幅下滑;而2023年的稅前虧損則有2.312億英鎊,也低於2022年的4.085億英鎊。可見產量愈高,銷售額愈高,虧損愈嚴重,停產止損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一家民營企業沒可能無限期虧損下去,這是符合自由經濟社會的基本商業規律。但由於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再加上英國政府提出要重整軍備以應對特朗普上台後歐洲面臨的軍事威脅,英國一些人認為英鋼的存亡直接關係到英國的國家安全,搶救煉鋼廠就這樣變成了政治事件。
中國民營鋼企敬業集團在2020年完成以7000萬英鎊收購瀕臨破產的英鋼 (AP)
英國鋼鐵工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對工黨政府的影響力卻很大,因為工黨的傳統是支持勞工維護權益。所以,現政府立即擺出力挺勞工的高姿態,通過上周六的下議院緊急會議,迅速通過法案將英鋼國有化,但並未說明如何對擁有英鋼的敬業集團作出補償,這等於沒收了中企在英國的投資。
利用鋼廠個案造勢,散布「中國威脅」謬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據我了解,敬業集團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基於市場化原則與英方開展合作。對於目前英鋼經營遇到的困難,雙方應本著互利原則商談解決。希望英國政府公平公正對待在英投資經營的中資企業,保護其正當合法權益,避免將經貿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響中國企業赴英正常投資合作的信心。」
來自工黨的英國首相施紀賢,常展示自己關心工人利益的「一貫立場」。(AP)
林劍所講的是客觀現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本著合作的初心去英國投資,為當地製造了就業機會,同時促進了兩國經貿合作,投資時也得到英國政府的重視;另一方面,由於特朗普詆毀中國,並向西方國家施壓,要她們像美國那樣與中國脫勾,導致一些英國政客從自己的狹隘利益出發,跟著美國的部署行事,在英國渲染「中國威脅論」。英國首相施紀賢在議會通過緊急法案之後去鋼廠視察,與當地工人接觸,試圖體現工黨和他本人代表工人利益的「一貫立場」。其他議員也不甘落後,紛紛闡述自己的主張,顯示其「堅定立場」。有國會議員近日提出,要防止中企人員「破壞英國基礎設施」,因為煉鋼廠停產後很難再恢復生產,這會損害英國的基礎設施,對英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英國官方要求敬業集團繼續維持司甘索普煉鋼廠的煉鋼爐不熄火,但這會導致公司每天虧損70萬英鎊。為防止敬業集團管理人員進入廠內實施操作,有人在廠外阻止他們進廠,後來導致當地警察派人前往現場,以防發生衝突。另有議員稱,英國需要將中資企業從英國基礎設施中清除。英國商業大臣韋諾韜(Johnathan Reynolds)也說,今後中國企業要投資於英國的關鍵性工業,必須越過一個很高的「信任門檻」。韋諾韜在回顧歷史時與特朗普的口徑類似——罵前任無能,他稱過往的英國政府允許中國企業進入英國鋼鐵行業是「太天真」(naïve)。
英國政界有聲音要求將中資企業摒除於英國關鍵設施之外 (Shutterstock)
再為中企投資設限,阻礙中英關係回穩
2016年英國開始漫長的「脫歐之旅」,各種不確定因素令英國經濟沒能恢復到此前的水平,迫切需要外國投資,因此政府對外資比較友善,官方設立的門檻較低,這是2019年敬業集團決定投資英鋼時的大環境,並非韋諾韜所說的英國領導人「太天真」。2022年發生的俄烏衝突改變了世界格局,脫歐後的英國雖然不在歐盟體制內,但其地理位置沒變,英國人與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感受到戰爭的威脅,也對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感到不解或不滿。
眼下的「鋼廠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這個大環境變化,一些人捕風捉影甚至憑空捏造的一些講法,無非是為了渲染「中國威脅論」。這只會加重英國民眾對中國的戒心甚至敵意,阻礙兩國關係的回穩。但在英國國內,這一套荒謬的說法還有人接受,因此有些政客樂此不疲。在多人比著發狠、賽著加碼時,便有可能從量變轉為質變,給發展中英關係造成實實在在的障礙,並且令英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更趨負面,甚至直接影響在英華人,這方面的變化值得密切關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中國對美關稅措施實施反制,同樣加徵34%關稅,據報亦不會批准TikTok分拆出售。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