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10
中國古代誰是股神?
甚麼是股票?這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份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後可獲得股息,並分享公司利潤,以及共同承擔公司風險。這是西方社會的產物,起源於1602年經營航海事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資。
中國古代沒有股票這玩意,當貨幣觀念未形成前,早期的商業行為,是「以物易物」。其後貨幣觀念逐漸發展,先以貝殼做貨幣,繼而被金屬錢幣取代。自發明造紙術後,開始改用紙幣或有價證券。早在唐代已出現了「飛錢」這種匯兌制度﹔宋代則用「交引」、「交鈔」之類的有價證券,再發展為「會子」、「交子」的紙幣。到了清朝,紙幣使用規範起來,清政府定其名為「大清銀票」,是票號發的匯兌憑證。
正如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會產生差價,引發交易和投機,宋代的「交引」、「交鈔」持有者多是商人,他們目的是盈利,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猶如今日炒股。對於這類商業行為,中國人有個文雅稱謂,叫「貨殖」,見於《論語.先進》:「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賜」即端木錫,是孔子學生子貢。而所謂「貨殖」,是指謀求滋生資貨財利。司馬遷其後在《史記》寫《貨殖列傳》,貨殖還包括各種手工業,以及農、牧、漁、礦山、冶煉等行業經營。
《貨殖列傳》寫子貢因營商而家累千金,成為巨富。他的致富之道,在於掌握大量信息條件的基礎上作深入分析。《論語》說他「億則屢中」,是指他推測市場行情起落準確無誤。可以想見,如果子貢生於今日,一定是個股神。
而除了子貢是股神,另一個應是陶朱公。舊時商人在店堂內懸掛著「陶朱事業,端木生涯」八個大字。「端木」指子貢,陶朱指陶朱公范蠡,他與文種協助越王勾踐滅吳國,但認為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遂與西施泛舟齊國,至陶地經商有道,改名陶朱公。他的經商秘訣,一是掌握好供求關係;二是掌握好物價貴賤幅度;三是加快資金周轉率。
這裏又不得不提范蠡的師傅計然,據說他是老子弟子,所以老子才是股神鼻祖。計然教授范蠡七策,其中有「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意思是說,漲價貨物漲到一定程度就會向其相反方向發展,反之亦然。證諸股市,即使是業績優良股票,漲到一定程度也必然滑落。
另外計然十分注重掌握市場變化趨勢,強調根據需求變化確定價格,主張賤買貴賣,加速資金周轉。時至今日,資金周轉率仍是考核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而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保持高效率的短線操作,常能最大化地發揮資金利用效率,獲取豐厚利潤。難怪當今股神巴菲特也認為股票不必買多,最重要是買得準確,因為持有股票種類過多,常因此延緩資金周轉速度,降低投資收益。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