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籌謀,將大馬南部柔佛州大片地區塑造成經濟特區,開拓「東南亞的深圳」。星馬長年恩怨交織,如今尚且抓緊有利政經條件,積極爭取跨國共贏,香港和深圳是唇齒相依的兄弟城市,更應合力掃除障礙,尤其尋求過境通關的突破。
擬議的「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JS-SEZ)一共橫跨柔州的新山等6個行政區,佔地3,505平方公里,不僅比新加坡大4倍,亦遠超相關官員曾實地取經的深圳(2,050平方公里)。
求集兩國所長 掃碼便捷通關
新加坡建國初年,不少人每天跨境到新山打工,但人員流向早已變成馬人平日南下打拼,星人放假北上消遣,與港深大同小異。柔新特區有望融合星洲的技能、資金和效率,以及大馬的低成本,吸引海內外資本落戶從事電氣電子、數據中心,合作雙贏。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上月曾形容,盡管星馬在供水、領空及海域有長期問題,但共同點很多,利益亦往往一致,欣慰雙方領袖在環球動盪局勢下,大體能著眼大局。
誠然,大馬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去年10月提出建立特區的想法未幾,新加坡今年3月已極速實現雙方構想的二維碼過境安排。
驅車橫跨星洲邊境時,只要預先填寫最多10人資訊,即可一碼過關,毋須再展示護照。有別港深陸路邊境多設時限,星馬兩個陸路管制站早已全天候運作,星方再推掃碼過境,更令港人自愧不如。
多年來,大眾久聞科研人員有望在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港深河套區免檢查過關,是否使用人臉識別等細節,卻遲遲未能敲定。無論是加碼使用二維碼,抑或為企業高層增發快速通行證,柔新特區看來大有機會後發先至,促成更自由暢通的跨境人流和物流。
有內地智庫近日倡議粵港澳嶄新過關模式,包括打破邊界、同步執法「一檢雙放」,以及類似美國加拿大之間管進不管出的「單邊驗放」,惟重量級建制分析指出,由於本港和內地的入境、海關及檢疫制度悉數不同,兩者短期內皆難以成真。
然而,要是星馬兩個獨立國家都能快馬改行「軟邊境」政策,且大力推進跨境地鐵硬基建,2026年內投運,不免令人反思同為中國特區的港深,為何無法交出制度創新,或至少攜手掃除行政路障。
當澳門和珠海改行新模式的「兩地一檢」廣受好評,港深未有趁羅湖口岸重建摒除「兩地兩檢」,實在無異開倒車。就算高鐵有多努力「地鐵化」,更改東鐵線總站位置、從速興建北環線北延部分,始終才會是兩地普羅大眾往來時,最方便和省錢的途徑。
無懼消費互流 攜手吸資抗逆
內地今年零售市道疲弱,而深圳表現冠絕一線城市,顯然多得港人大舉北上消費,有說是港方未再擴大24小時通關的底因。新加坡一樣有消費力往新山、柔州流失的問題,但當地政府提升人流、物流通關的成效,比大馬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概評估能紓解自家企業缺地發展樽頸、攜手吸引優質外資,還是利大於弊。
誠如李顯龍所言,星馬就算有手足之爭,仍然是最親密的鄰居,必須共同合作,別無他選,為促進大灣區共同抵禦外圍逆風,粵港、港深都要同心同德爭取共贏,重推及擴大一簽多行,或是其中一道重要助力。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