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健身美容集團舒適堡(Physical)上周五突然暫時停業,違規和踩界營商手法的苦主不斷湧現。港府應亡羊補牢,立刻重新鋪路引入簽約冷靜期,並研究仿效外國加碼規管預繳式計劃,以及成立單一部門保障消費者。
政府宣布跨部門專責小組調查全線「暫時結業」的舒適堡、拘捕創辦人夫婦後,各式救助申索亦愈滾愈大,海關接獲個案總涉款突破7,000萬元。據消委會所揭示,有女事主斥資最多逾180萬元,包括買入2037年才生效的3年會籍,坊間尤其熱論。
吸新客撐舊約 營運風險明顯
就著歷年營銷投訴最多的美容或健身合約,商經局2019年曾經諮詢公眾3個月,倡議引入冷靜期,容許買家簽約3天或7天內「反悔」申請退款,最終不了了之。要是當時成功立法,隨後陸續倒閉的Goji、Fitness First,以及今次Physical的苦主數量或損失,相信均可能減少。
新冠疫情來襲後,環球大小健身室倒閉的新聞此起彼落,本港仍決定簽「廉價」長約者,顯然有部分明瞭背後風險,只是相信公司還可再撐一會,權衡後決定放手一博。
不過,Physical的長年期、以至永久會籍,周邊配套比康文署健身室多,平均月費卻隨時更低一點。這商業模式要不斷擴大顧客群,游說斥巨資購買未必能兌現的健身課堂套票,才有望抵銷與日俱增的人工、電費等開支,以新資金替補舊資金的運作,資金鏈一旦斷裂,業務就轟然崩塌。
事實上,1980年代美加早試過有大批健身室倒閉,用家血本無歸,多個地方政府汲取教訓後,陸續立法加強保障。除了強制冷靜期,更為合約收費方式重重設限,可供本港借鑑。
縮合約准分期 研保險共承責
紐約州現規定體育會合約最長為36個月、每年涉款不逾3,600美元(約2.8萬港元),用家也可用搬遷到公司網點至少40公里外等理據申請退款。按安大略省消費法,體育、健身、功夫及舞蹈班等合約不能長過1年,服務商還必須設有分期付款選項,最多可收25%溢價,務求在民眾和企業利益之間取個平衡折衷。
雖然新加坡的保障制度仍然遠遜歐美澳紐,但當地消費者協會設有保證標誌(CaseTrust)。自願尋求認證的健身和美容公司均需要購買保險,以確保用家有機會取回未用的預繳款額。這與港英政府從1980年代末開始,要求外遊旅行社從團費必須支付最多1%的印花稅,合力支持旅遊業賠償基金,可說大同小異。
各大連鎖健身室刻下屢遇困境,一大癥結是市面出現了大量不再用合約鎖客、全天候營運的新對手。政府可研究,健身業界是否仍有機會或意願建立共同資金池分擔風險,或者像美容界般接手倒閉行家客戶,提供「包底」服務,攜手重建用家信心。
由於有38年歷史的Physical結業案情節複雜,不僅極可能有違例推銷,亦牽涉巨額會籍及課堂費、強積金及租金,港府今次相當迅速跨部門介入。然而,特事特辦解決今次問題後,特區當局還要更根本地反思,與其將消費權益工作,繼續散落在內部海關、商經局,以及法定的消委會,應否通盤修例和重組架構,一如加拿大、澳洲等地,交由單一部門或官員牽頭掌舵。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