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綱要速履行,制度創新延北都
21/11/2024
河套香港園區發展規劃綱要終出爐,必須加快發展步伐,始有望追趕整個園區的階段目標。本港園區面積有限,最關鍵功能是開闢試行新制,敲定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再複製到北部都會區,支持全城產業發展及經濟轉型。
國務院去年8月直接發布河套深圳園區的發展規劃,勾勒出一區兩園協同發展模式、訂下時間目標後,特區政府似亦加速發展落馬洲閒置多年的土地,至施政報告上月預告會發表綱領。
可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昨日解讀長達53頁的文件時,只能交代大方向,略欠實質進展。
有別面積大逾兩倍的深圳園區早已是高樓林立,據創科局所指,香港園區第一期第一批次共3幢濕實驗室和人才公寓,尚在洽談招租,冀明年下半年開始有機構入駐。
至於餘下的第二期,局長孫東形容,不想急急忙忙太詳細規劃,希望戰略留白,給予下屆政府多一點發揮空間。
港深宜增交流 重振高端製造
礙於體制差異,香港硬件發展慢過深圳,各界大可理解,問題是特區當局也要明瞭,海內外科企決定抓緊招商引資優惠措施,落戶札根對岸的皇崗和福田之後,未必有足夠誘因再跨河南來,新田科技城要建立起整全產業生態圈,尤其重振芯片一類高增值製造業,也隨時事倍功半。
中央規劃已列明,2025年要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本港綱要卻稱,兩個園區2030年才達成此目標,顯然落後進度,亦不免令人關注,港深聯合工作委員會一年碰面約兩次,是否未足以打通軟件法規。
圍繞四大創科要素(人員、物資、資金及數據),特區政府除了明確提及會利用「綠色通道」、「白名單」簡化科研物資和設備在兩個園區的出入境手續和審批程序,並透露擬議在新大樓樓頂興建無人機起降坪,支持跨境低空運輸,其餘未見太多更新。
河套區兩岸的資金調撥,目前仍處積極探討階段,亦只在探索醫療數據點對點傳送。
當深圳灣及拱北口岸昨天已開始試點容許合資格港澳居民使用「免出示證件」邊檢通道,「刷臉」過關,有沙頭角禁區紙人士,也將能預先登記靠容貌進出中英街,河套區的「無感通關」多少已失卻技術創新的試驗田意義。
兩園要素互通 演政策試驗田
不過,政策層面上,深圳園區人員經香港園區過境後,可自由進出全城其他地方的安排,只要運行暢順,實可逐漸擴展至容許北都其他內地人員,在香園圍或羅湖等口岸照辦煮碗,必將促進更多人際商務互動交流。
河套香港園區只等於4.5個維園大,即使匯聚全球創科資源等大發展方向暢通無阻,實在不會足夠一力推動全港創科生態圈茁壯成長,更遑論支持經濟結構升級轉型,扭轉多年來產業空心化的陳弊,故在一國兩制大框架下,開闢制度與創新政策,讓整個北都的創科企業都能簡單複製,發揮無縫融通內外生產要素的優勢,必然才是它最吃重的任務。
現屆政府提出引入內地片區發展新模式,又摒棄昔日不能提供稅務資助的禁忌,都是支持重點產業加快成長的重要舉措,期望有關當局在推展河套區的軟硬件,不會有半刻「歎慢板」,若然在園區試行知識產權貸款、耐心資本等新猷效果理想,可立即擴及北都、甚至全城,解決業界長期痛點。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