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民議會臨時選舉第二輪投票,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所屬的中間派與左翼合作配票,成功阻止極右國民聯盟上位。然而中間派執政地位沒有在今次選舉獲得鞏固,反而遭到大幅削弱,加上極右在法國崛起的長期趨勢未有扭轉跡象,法國前景恐怕沒有在馬克龍的這場政治豪賭下好轉。
馬克龍今次因為不滿極右在6月初歐洲議會選舉大勝,而解散法國下議院國民議會重選,迫使選民表態向極右說不。他現在雖然達到了這個目標,卻付出了慘重代價,讓自己本來已陷入困境的施政,在剩下3年總統任期變得更加艱難,甚至可能危及個人政治遺產。
國民議會形勢選後變得更為混亂。儘管中間派與左翼聯盟在第二輪投票藉著配票策略,阻止了國民聯盟按第一輪得票率成為最大黨,但左中右三大陣營在577席議會內都得不到200席,勢力更趨分散。
若與左翼共治,改革或被推翻
上屆2022年選舉,中間派獲得相對接近半數門檻的245席,仍可勉強組成少數派政府。惟今次選舉,中間派議席數量大幅降至159席,已失去控制大局能力,議會內最大陣營之位亦讓予獲得187席的左翼聯盟。
這意味著,馬克龍任內餘下時間,中間派都難以繼續在議會推動政策。現任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已因應選舉結果提出辭職,只是暫時獲得挽留。
鑑於國民議會有權罷免總理,馬克龍接下來基本上有兩種選擇,第一是任命能夠獲得足夠支持的左翼總理,這符合法國傳統政治邏輯。不過中間派與左翼互不咬弦,馬克龍近年推行削減開支和福利措施深受左翼反對,若任命左翼總理在議會內倡導內政,他的退休制度改革等執政成果可能會被推翻。
第二種選擇,是任命一名無黨派的技術官僚出任總理。這在鄰國意大利比較常見,但在法國從未出現。技術官僚掌管政府,亦只是維持基本運作,無法為國家指明方向、著手解決現有問題。
極右長線崛起,趨勢未被扭轉
另一方面,極右國民聯盟今次雖被中間派與左翼聯手挫敗,未能成為議會最大黨,但其長期崛起趨勢未被扭轉,反而獲得印證。
國民聯盟12年前才進入議會,當時只有2席;今次議席較兩年前上屆選舉大增六成至142席,而且第二輪的37%得票率還比首輪高近4個百分點,並遠遠高於上屆的不足兩成,說明極右基本盤十分穩固,還在不斷壯大。
同樣,2022年總統大選,馬克龍和國民聯盟對手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分別58%比41%的得票率,差距較2017年大選的66%對33%顯著收窄。瑪琳勒龐2027年問鼎總統大位的行情看來並未受損,而馬克龍屆時已不能尋求再度連任。
可以說,今次國民議會選舉,多數法國人選擇了向極右說不,但亦對馬克龍的中間派投下不信任一票。隨著法國政府未來3年有效施政的前景變得黯淡,現有經濟社會問題繼續難以改善,法國在歐洲右翼民粹抬頭的大潮之中,相信亦不能夠獨善其身。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