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4-10-22 07:38:09

走塑落實改習慣,鼓勵再進真減廢

  首階段「走塑」適應期昨結束,商企及市民已能大致合規,連環團亦指情況尚算理想,但當局仍要一邊善用持續發展的回收網絡,緩減堆填壓力,一邊積極鼓勵移風易俗,令市民自發進一步源頭減廢。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早前預告,今天起將適度執法,特別會針對上游零售商,倘再販賣食肆已禁用的發泡膠等即棄膠品,先會即場發出警告信,10個工作天內仍無改善者,將定額罰款2,000元起。

 

  回望4月下旬,特區政府剛推行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膠產品法例時,曾因紙飲管、軟木刀叉替代品質素一般、成本高昂,廣惹各方批評。

 

  然而,無論出於食店紛紛額外收費轉嫁成本,還是消費者想深一層,發現並無真正需要,或者不喜歡代替品,環保署整合的數據顯示,多達8成連鎖食肆的外賣客已不再索取餐具。這正正近似當年膠袋徵費,抱怨過後,一部分市民終究慢慢養成新習慣,自備購物袋。

 

  現時只有個別即棄膠品批發商因錯估需求,仍有大量存貨,餐飲聯業協會指出,整個前線業界已差不多為首階段走塑準備好;環團綠領行動近月實地巡查百餘間餐廳時亦發現,膠飲管、膠膜預封飲料「違規」個案較多之外,堂食用的膠匙、碟、碗、刀及叉,幾乎被完全淘汰。

 

善用回收網絡 教導清洗再造

 

  不過,正如綠領行動所強調,就算當局廣泛在堂食或外賣禁用單次膠品,獨立地推行,實際上只是純粹將棄置物料,由塑膠轉變為紙、木或竹。

 

  雖然籌謀多年的垃圾徵費礙於種種原因最終未有實施,港府上下一再強調,今年整體回收量、特別是家居廚餘大幅上升。隨著新一份施政報告承諾,將公共回收物收集點提升逾半至800個,又準備在公共屋邨內設立「自助回收站」或智能回收設施,當局也應加碼宣傳教育,公眾不得已取用即棄器具時,有哪些簡單洗刷後有機會再造,出一分力略減堆填區壓力。

 

  環境局下周將舉辦國際環保博覽及亞洲環保會議,全城今後能否自行研發或從外引入更勝塑膠的永續物料──價格相宜、耐熱保溫,又能輕易回收或降解,相信是當局立下決心重新敲定走塑第二階段時間表(包括全面禁制即棄膠容器及蓋子)的一個關鍵。

 

  當然,從資源運用和解決污染角度來看,源頭減廢肯定才是最能治本的上策。經過走塑新規例的短暫「薰陶」,看來更多市民同意吃雲吞麵有了筷子,未必要用匙羹;喝罐裝汽水,飲管也是可有可無,如今才能有約3成食肆不再提供外賣餐具。

 

自備由易到難 壯大租借網絡

 

  住宅也好,辦公室也好,積存的即棄塑膠餐具、糖包等每每不計其數,各大外賣平台、食肆要是預設不派送任何餐具,實不難促使大眾省用減廢,花點工夫轉用自備的重覆使用食具。

 

  相較輕便的刀叉勺,要鼓勵大眾自攜杯子、以至餐盒,必然更困難,商家顧慮大概亦更多。即使外賣停用膠杯、膠盒刻下暫未有期,走塑首階段經驗已反映,實際成本或阻力未必如最初想像般嚴峻,只要環保當局及早做好規劃準備,從與企業研究酌量減費支持,到支持租借餐具網絡成長,相信都有利破除長年陳弊,促成環保減廢的新文化。

【你點睇?】馬斯克劍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籲網民找出「罪證」。你認為若NED遭關閉,是否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 立即投票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