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百歲基辛格星沉,毀譽參半倡中美「共處」
30/11/2023
「現實政治」的代言人、帝國主義戰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生爭議無數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周三(29日)以百歲高齡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離世。相比僅僅一天前離世的巴郡副主席芒格,基辛格之死旋即引發「親者痛,仇者快」,背後是漫漫冷戰長河的權術和交鋒。
中美建交功臣,倡「唯利益永恒」
「基辛格還活著嗎?」當此問題在google上經年不衰,當二戰後的風雲人物逐一湮沒,直到本港時間周四上午,各大美媒終於能夠將儲備已久的「罐頭」稿件開封。
5月才獲中國最高層接見的基辛格,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外交成就之一,必定是1971年乘著「乒乓外交」的東風,7月秘密前往北京談判,最終促成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1972年2月歷史性訪華,中美於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最終奠定美國1979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基辛格70年代秘密前往北京談判,最終促成中美正式建交。(AP)
當時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大背景,自然是美蘇冷戰和中蘇交惡,卻是標籤基辛格一生「極端現實主義者」的直接寫照。他甚至仿照丘吉爾的名言稱,「美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America has no permanent friends or enemies, only interests)。」
「和平」美名 VS 「戰犯」駡名
1923年出生於德國,15歲時在臭名昭著的「碎玻璃之夜(反猶暴動)」前夕隨猶太父母逃離,前往紐約定居,1954年取得哈佛博士學位。1969年,「學而優則仕」的基辛格進入白宮,出任尼克遜的國家安全顧問,並於1973年獲任命為國務卿。尼克遜1974年因「水門事件」黯然下台後,基辛格續輔佐繼任總統福特直到1977年。
基辛格1973年與越南秘密談判,並簽署《巴黎和平協議》,結束美國在越戰的作戰角色。(AP)
被福特稱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的基辛格,一生交織「和平」的美名和「戰犯」的駡名,回看他推動中美建交制約蘇聯,在美蘇核競賽精疲力盡之時推動簽署《不擴散核武條約》,與越南秘密談判簽署《巴黎和平協議》結束美國在越戰的作戰角色,穿梭外交推動1973年的中東戰爭停火談判……終極出發點都是基於美國最大利益的實用主義。他的一句「和平,最終無非是通過霸權或力量均衡來實現」即是明證。
警告AI五年內成中美安全關鍵因素
亦正因為此,不難理解為何基辛格被稱作「戰犯」--支持美軍在越戰期間對柬埔寨進行地毯式轟炸(炸彈多達11萬噸),縱容巴基斯坦軍政府對孟加拉人進行種族滅絕,暗撐智利政變推翻民選的社會主義陣營政府,默許印尼入侵東帝汶……
基辛格5月訪華,獲中國最高層接見。
跟特朗普上台時仍奉基辛格為座上賓不同,民主黨出身的前總統奧巴馬、左派元老桑德斯對其相當不感冒。奧馬巴曾指,越戰期間美軍在柬埔寨、老撾投下的炸彈至今仍未清除,更導致混亂、屠殺、獨裁從地獄現身,質疑基辛格的戰略如何促進美國的利益;桑德斯更指,基辛格是美國現代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國務卿之一,「我很自豪地說他不是我的朋友。」
盡管充滿爭議,但基辛格對於中美「雙方都沒有太多政治讓步的餘地,任何對平衡的破壞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人類命運取決於中美能否和睦相處,尤其是AI的快速發展,他們只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來找到(共處)方法」的主張,卻充滿睿智和警示。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