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簡介 |
- 集團於2015年3月進行重組,集團股東每股可換取一股長江和記實業(長和集團)股份,和記黃埔股東則 每股可換取0﹒684股長和集團股份。長江實業的上市地位於2015年3月18日被撤銷,長和集團(於 開曼群島註冊)則以介紹形式於同日在聯交所上市,股票代號仍為00001。長和集團將房地產業務轉移至 長江實業地產(長實地產),並以介紹形式於2015年6月3日(和記黃埔的上市地位亦於該日被撤銷)於 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為01113。集團則從事以下業務: (1)港口及相關業務: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私營貨櫃碼頭經營商之一,在27個國家共52個港口經營服務, 所持的貨櫃碼頭權益包括全球10個最繁忙港口中的6個; (2)零售:旗下零售業務屈臣氏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零售集團,在全球33個市場設有超 過一萬家零售店; (3)基建:主要投資分布在香港、英國、內地、澳洲、新西蘭及加拿大等地經營; (4)能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國、內地、格陵蘭及印尼。赫斯基能源是在加拿大上市的綜合能源公司; (5)電訊:持有並營運香港主要的光纖寬頻與固網網絡,提供的電訊服務包括括4G長期演進技術(LTE )、3G多媒體流動電訊、第二代(2G)流動電訊和固網,並透過光纖與流動通訊網絡提供互聯網及 寬頻服務; (6)生物科技:從事生物科技產品之研究與開發、商品化、市場推廣及銷售,開發產品範疇包括人類健康及 環境生態; (7)可動資產擁有及租賃及其他證券投資。 |
業績表現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增加5%至2755﹒75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則減少35﹒9%至235億元。 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港口及相關服務:營業額(包括集團按比例所佔聯營公司與合資企業之相關數字;下同)下降7﹒5% 至408﹒51億元,EBITDA減少13﹒8%至136﹒28億元,EBIT下跌18﹒4%至 93﹒28億元。年內,吞吐量減少3%至8210萬個二十呎標準貨櫃。於2023年12月31日 ,集團經營共293個泊位; (二)零售:營業額增加8﹒1%至1833﹒44億元,EBITDA上升13﹒4%至162﹒26億元 ,EBIT增長16﹒7%至128﹒88億元。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在全球28個市場 經營16﹐491家店舖,增加2%; (三)基建:營業額上升0﹒5%至547﹒14億元,EBITDA增長1﹒3%至292﹒01億元, EBIT增加3﹒9%至195﹒62億元。集團主要透過持長江基建(01038)75﹒67%權 益進行業務; (四)歐洲3集團:營業額增長3%至802﹒31億元,EBITDA則下降10﹒5%至213﹒48億 元,EBIT減少56﹒9%至24億元。年內,集團於歐洲之活躍客戶總人數為4020萬名,較去 年同期增加1%,主要由於合約客戶分部有所增長; (五)和記電訊香港控股:營業額上升0﹒3%至48﹒96億元,EBITDA增加17﹒5%至 12﹒43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EBIT 1﹒16億元,主要由於漫遊服務收益大幅回升及加 息令利息收入增加帶動毛利上升,惟因擴充網絡基建設施推高網絡成本及裝設 5G技術產生相關成本 而部分抵銷; (六)和記電訊亞洲:營業額增長1﹒3%至117﹒79億元,EBITDA則減少58%至39﹒52億 元,EBIT下降76﹒1%至16﹒12億元。於2023年12月31日,合併後其活躍顧客總數 目為1﹒17億名,較去年同期下降5%; (七)財務及投資與其他:營業額減少10﹒7%至840﹒56億元,EBITDA則增長5﹒8%至 195﹒32億元,EBIT上升7﹒5%至129﹒13億元; (八)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之綜合現金與可變現投資合共為1431﹒9億元,綜合銀行及其他 債務總額為2749﹒19億元,以致綜合債務淨額為1318﹒1億元。債務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 為16﹒1%(2022年12月31日:16﹒7%)。 率為17%(2022年12月31日:16﹒7%)。 |
公司事件簿2023 | 2022 | 2021 | 2020 |
- 2020年11月,集團以總代價100億歐羅出售位於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及英國之發射 塔資產之權益(為集團於該等國家約25﹐000個發射站),預期集團錄得出售收益600億港元。代價中 約5%須歸於集團於丹麥及瑞典之電訊夥伴,而英國交易中23億歐羅將由Cellnex以現金支付,餘額 14億歐羅則由其以發行代價股份(佔其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5%)之方式支付。 |
股本 |
|